正泰太陽能既做第一代矽晶電池,也做第二代薄膜電池,重點是第二代薄膜電池。剛才楊博士給大家彙報了,我們的第二代薄膜電池是全中國唯一做到轉換效率10%以上的。其他有幾家做得好點的,也隻能做到8%。
他說,轉換效率很關鍵,但是更重要的是它的成本,而成本的關鍵是看設備。正泰當初選擇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1億美金一條生產線。上這條線的時候,就預計到是賺不到錢的。但是,國家有鼓勵政策,上這條生產線可以減少投入資本和壓力,最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學習最先進的國外裝備技術,然後進行國產化。而目前,正泰投資的國產化設備已經開始組裝,預計明年年內即可投入使用,並且可以批量生產。這樣一來,在第二代薄膜電池產品的生產成本裏麵,僅在設備這一塊,就可以降低1/3。所以,他認為,薄膜電池產品優勢非常明顯,競爭的空間非常大。
“通過技術創新,加上裝備製造能力,正泰將會形成一個強大的產業鏈,能覆蓋發電到配用電的整個係統。將來太陽能光伏發電將成為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到了2100年的時候,可能會有100萬億美元的市場。而按照正常來上升的話,可能這個時間會縮短。因為中國的加入,美國的啟動,這個市場的前景將會提前到來,因為大家都看到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前景美好!”
接著,他說到第三句話:“選擇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是溫州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對溫州經濟結構調整具有重大意義。”他認為,溫州經曆了上一輪的大發展以後,現在正處在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提出發展光伏產業,順應了時代潮流,不光是正確之舉,而且是英明之舉。
“這次在溫州建設的240兆瓦項目,我們分幾期投入,建成的話,應該說也是全中國、全世界最先進的裝備和最先進的生產能力。同時我們將會帶動溫州的第二次升級,來迎接智能電網時代的到來。我們在低壓電器這一塊也要升級,要和太陽能新能源匹配。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不僅是帶動傳統的製造業的升級,而且還會帶來相關的配套產業的發展。比如說我們第二代的薄膜電池裏麵,大量使用玻璃,我們溫州現在沒有玻璃廠,假如我們將來進一步擴大的話,完全可以建一個規模很大的玻璃廠配套。還有鋁合金配套、工程配套、社區安裝配套等等,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相信,這對帶動整個產業、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
南存輝的“三句話”足足講了15分鍾。他對新能源發展的一些真知灼見,令一些習慣把他看作一個學曆不高、白手起家的“低壓電器大王”的人士耳目一新。
當天簽約的項目受到了溫州上上下下的重視。當地媒體作了《正泰太陽能“回娘家”》的醒目報道。
主持學習會議和簽約儀式的中共溫州市市委書記邵占緯還表示,要成立專門的班子來推動這一項目的落實。
這一天,南存輝的心情似乎很好。
四
新能源似乎是個綿綿不絕的話題。
12月17日上午,新上任的新華社浙江分社社長郭獻文在溫州支社社長張和平的陪同下造訪南存輝,說得最多的是太陽能。幾天後,新華社總部安排浙江分社對南存輝進行的視頻采訪,主題還是太陽能。
南存輝在與郭獻文社長交談時,說起了正泰選擇太陽能的“來龍去脈”:
“美國斯坦福大學有個溫籍教授叫沈誌勳,他是前美國政府的能源顧問。
早在十多年前,他就已經受聘擔任我們正泰的全球科技總顧問。黨中央、國務院大會小會都提出要轉型升級,要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轉型升級。我們原來做高低壓電器、輸配電設備,雖然是在為電力建設服務,但這個領域都是處於後端的,主要是做配套。最前端的部分,比如發電,無論火電還是水電,都不是我們的強項。沒有技術,投資也大,覺得不合算,也不合適。後來,看到國家‘十五’規劃,要大量發展新能源,當時正好風電興起。我們一看機會來了,也想往這個方向發展。當時發改委一位領導對我說:‘國家要發展風能,你作為一個比較有實力的民營製造業,能不能也進來,搞風能設備製造,裝備國產化。’我認為很好,當即組織專家論證,所有專家全部同意。當時我們想的是,國家同意幹,發改委支持幹,肯定是好事,應該趕緊幹。我們去國外引進技術,引進人才,結果跑到沈教授那裏,他說搞風能不如搞太陽能。太陽能是什麼東西?我當時一點概念都沒有,沈教授耐心地告訴我太陽能是怎麼回事。聽明白後,我覺得做太陽能確實比做風能好,決定改做太陽能。結果回來一說,領導不同意,我們國內的顧問也不同意,說太陽能耗能大,有一些爭議的,做不得,又把我否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