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麵子

視野

作者:馬帥

保全麵子的最高價值在於保持家國的榮譽,這和韓國國仇家恨的曆史結合在一起,鍛造出韓國人的“愛麵子社會” 。

韓國人喜歡“大”

在到韓國留學以前,周辰對這個“愛麵子”的國家早有耳聞,大學同學裏早早整容的那幾位女生,無不是哈韓族。那時候,周辰寢室對麵住著一個韓國交換生,他有一回串門,看見這個韓國大男孩的衣櫃邊掛著一麵不小的鏡子,鏡子旁邊,放著一堆護膚品。

有一次周辰去泰國旅遊,導遊告訴他,要辨認中日韓三國的人很容易,穿著隨意,氣息鄉土一點的是中國人;服裝正規、很怕曬黑的,是日本人;穿得最幹淨,臉上妝容一絲不苟的,則是韓國人。

周辰在韓國讀“大學校”,其實就是大學的意思。韓國人喜歡“大”,大學叫“大學校”,國家叫“大韓民國”,官名則是“大長今”,有一年中國電視劇《長征》被引入韓國,愣是被命名為《大長征》。

周辰在韓國聽到了一個有趣的曆史傳說。從前在長白山有一隻熊,它躲在漆黑的山洞裏,忍受著孤獨和寒冷,堅持吃了100天大蒜和野草,變成了美女。她嫁給了天神的兒子,生下了檀君。公元前2333年10月3日,檀君建立了朝鮮。這一天至今被韓國定為開天節,是祭奠祖先的日子。

可見經曆痛苦後綻放在韓國早有先例了。周辰笑稱,理解了這個,你就很好理解,為什麼首爾狎鷗亭有那麼多高檔的美容院了,你也就可以理解韓國的姑娘們為什麼願意花大錢去遭受刀割的痛苦了。

到韓國以後,不少在中國的老朋友都要求看一看周辰大學女同學的照片,周辰不樂意,因為沒幾個長得好看的。他的韓國女同學們往往在臨近畢業時,去一趟整容院,接著頂著剛剛出爐的新麵孔,拿著簡曆去敲開公司的門。

在韓國,女性,尤其是年輕的女性在出門前,至少都得化妝半個小時,不然會遭人鄙視。假如來不及化妝,也得戴上帽子、口罩之類的來遮擋自己的麵容。

學生們也習慣了新學期周圍朋友麵貌上或多或少的變化。盧武鉉在擔任韓國總統期間特招首爾大學醫師到總統府,操刀為自己和夫人做雙眼皮手術。經過手術後,盧武鉉日漸下垂的眼袋不見了,單眼皮還變成了雙眼皮。韓國民眾都說,總統整容後“眼睛更有魅力”了。

周辰笑著說,這都是有曆史淵源的,就像那隻長白山的熊,吃了一百天大蒜(為什麼是大蒜?也許因為韓國人覺得吃大蒜後有口氣不是一件體麵的事情)和野草,終於苦盡甘來,換得一路平坦。

他聽到過一個更加誇張的說法:教授的容貌甚至會被學生當作品評教授課程是否優秀的一項指標。畢竟,韓國有一句民諺是這麼說的:“耳朵好看的人有做乞丐的,但鼻子好看的乞丐卻找不到。”因為耳朵會被頭發遮住,而鼻子不會。

“愛麵子”的曆史成因

韓國的國花叫無窮花,生命力極其旺盛,即使曆經摧殘,也會重新盛開。它的學名叫木槿。有段時間,網民拿韓國開涮,說韓國曆史上就像《機器貓》裏的倒黴孩子野比康夫,今天被胖虎欺負,明天被強夫欺負,卻還常常懷抱著巨大的夢想。

的確,朝鮮半島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隋朝時,隋煬帝三征高麗;唐太宗派兵滅百濟和高句麗,助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元朝時,世祖鐵騎由北自南踏遍了整個朝鮮半島;明朝時,豐臣秀吉發動戊辰倭亂……

進入19世紀後,這片土地更沒有安寧過。在那之前,喜歡充大的韓國,唯把中國稱為“大中華”,而把自己稱為“小中華”,而其他地區的人,也一律采用“夷人”“倭人”“靺鞨”一類的蔑稱。韓國一直生存在大國的夾縫之中,且近代深受日本殖民的傷害,民族自尊心異常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