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伺機而動(1 / 2)

“萬?洛斯伯格戰術”為德軍取得了相當大的戰果,然而由於德軍缺乏得心應手的突擊武器,從而影響了這套戰術的完美發揮。

當時小分隊使用的是毛瑟98步槍,這種長約1143mm的槍機旋轉後拉式步槍因槍身過長,不便於操作,並且射速過低,在近距離突擊作戰中使用非常不順手;而馬克沁機槍則過於笨重,轉移、架槍的速度都太慢,無法依靠它為突擊作戰的隊友提供火力掩護。因此裝備輕型速射單兵作戰武器便迫在眉睫。

基於“萬?洛斯伯格戰術”的需要,德軍認為每個作戰小分隊都需要一支新型的突擊武器,在保證突擊火力的前提下,這種新式武器要足夠輕、短,機動性要好,同時容彈量要盡量地多。1915年,德國槍械檢測委員會對新式突擊武器提出具體要求:質量輕,連發射擊,有效射程200m,使用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於是大名鼎鼎的MP18便應運而生了!

MP18式衝鋒槍是世界上第一支采用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開膛待擊的衝鋒槍,其設計簡化了生產工藝。MP18式衝鋒槍也是世界上第一支使用前衝擊發方式的衝鋒槍,這一原理後來被德國人貝克爾進一步完善並成功應用於20mm加農炮上。

該槍也是由德國槍械名家雨果?希買司設計的,它采用直形彈匣和P08蝸形彈鼓兩種方式供彈(後因盧格的P08蝸形彈鼓脆弱易毀、價格昂貴、製造複雜,生產中過多依賴手工修整,裝彈還要借助工具等缺點而被迅速淘汰),直形彈匣容彈量有20和32發兩種。

MP18式衝鋒槍可靠性高,生產簡單,勤務性好,經濟實用……使用過的人將無數讚美之詞送給了MP18 式衝鋒槍,因此它也當仁不讓地成為世界名槍。

而MP28式衝鋒槍仍由雨果?希買司設計,德國C.G.亨耐爾兵工廠生產,是在改進型MP18 I式衝鋒槍的基礎上設計的。它改用了弧形座表尺,並增加了快慢機,使武器可以單、連發發射,采用分離式擊針和大直徑彈簧,射速和射擊精準度都有了進一步提高。

MP28上刺刀時全長1120mm,不上刺刀長812mm,槍管長200mm,全槍質量4.7公斤,發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時,彈頭初速365m/s,理論射速350-450發/分。

一戰以後,凡爾塞條約禁止德軍裝備衝鋒槍,MP18主要供應德國警察部隊。後來中國北洋政府建立的鞏縣兵工廠1926年開始仿製MP18衝鋒槍,改用當時流行的7.63毫米毛瑟手槍彈,俗稱“花機關槍”。於是這種操作簡單、易於保養的衝鋒槍開始在中國戰場大量出現,紅軍在數次反圍剿和長征途中繳獲不少花機關槍,其中紅四方麵軍裝備得最多。陳炯明叛變時,名將葉挺曾手持一支“花機關槍”,為當時已懷孕的宋慶齡殺出一條血路。

因此身為軍統要員的上官燕對MP18並不陌生,所以在遊七從牆洞中拿出的時候她不僅脫口而出。

不過饒是上官燕見多識廣,但她還是看走眼了!遊七遞過來的可並不是德製MP18,也不是鞏縣兵工廠的仿製品。而是性能更加優越、操作更加舒適方便的MP28。

即使上官燕再冷峻,也還是被遊七的滿腔熱忱感動了。看著手中的MP28在昏黃燈光下散發出幽幽藍光,她心中一熱但一時間又不知說什麼好。一瞬間地愣怔之後她便一手挾持著名川千美,然後示意遊七跟上便迅速走出了“東陂茶社”的大門。

挑著餛飩挑子,扮作老頭的華行天就這樣不緊不慢地在莫愁湖東側高大的香樟樹隻見轉悠著。街道對麵是整片整片的廢墟,那是日本飛機沒日沒夜的轟炸造成的。整座城已被日本兵圍成水泄不通,所以城裏的人,不管是先前就在的還是後來又湧進來的,誰也不再試圖往外麵跑。

莫愁湖畔依然有三三兩兩的行人在散步徜徉,平靜的湖麵上依然有三三兩兩的遊船來回穿梭!並不是這些人不怕死,而是因為實在無路可逃。既然跑不出去了那就索性不躲躲藏藏——打仗是當兵的事情,和咱老百姓有什麼關係呢?抱著這天真的想法,善良的人們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卻不曾想到無邊的厄運即將降臨到他們頭上。

然而華行天卻沒有心情欣賞這如畫美景,他的目光早已聚焦到幾十米外的一處兩層小樓!這層小樓正是位於新街口16號日本特高課南京聯絡站。

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地走著,華行天此刻還並不想接近這幢小樓。雖然心急火燎但他卻還在等待,他在等待夜幕的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