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突如其來的病情,讓蕭正陽有點措手不及,他也不得不重新考慮一下,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下去,才能更好地照顧自己的父母。
如果不離開部隊的話,家裏老人肯定是照顧不上,如果離開部隊,選擇轉業的話,隻有兩種安排,一是在轉到配偶戶口所在地,也就是東港,另一種就是在入伍所在地安置,就是回原籍。
這對蕭正陽來說,都不是好的選擇,都無法讓他既能照顧到自己的父母,也能照顧到方麗的父母。
如果自己的父母願意跟自己去東港定居,還有考慮這兩種選擇的餘地,但同時要麵對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住房問題。
難道讓自己的父母跟著自己去了東港,然後租房子住嗎?
蕭正陽現在既沒有條件,也沒有能力解決父母過去之後的住房問題,甚至於他連自己的住房問題都還沒有解決,更別說提這個了。
在某個瞬間,蕭正陽還動了念頭,想讓蕭文光和孟雲梅把蕭集街上的這套房子賣了,然後跟他去東港買套房子,但是,這一瞬間的念頭,隻是一閃而過,很快就被他自己否定了。
故土難離,讓父母跟自己到東港去定居,這已經是很過分的想法了,還要讓他們把家裏的房子賣了,這不僅僅是蕭文光和孟雲梅能不能同意的問題了,這是蕭正陽自己都不能接受的一個選擇。
如果自己有能力,就把房子買好,把該準備的東西準備好,再把父母接過去,如果沒這個本事,就不要再動這個念頭了,蕭正陽思考了了良久,下定了這個決心。
除了留在部隊和轉業,隻有第三種選擇,就是病退。
蕭正陽覺得,如果真的能辦的了病退,在目前這個狀況下,對自己來說,好像是個最佳的選擇。
病退就是因病退休,也就是退休,退休了不用上班,還有一份穩定的收入,這樣的話,就能更靈活地控製自己的時間,父母這邊有事了,就可以回來幫助他們,方麗的父母那邊有事了,又可以在東港幫他們解決。
假如雙方老人都無病無災,身體健康,那自己還可以在找點別的事做,額外掙一份錢。
三十出頭的年齡,怎麼著不能做成點事呢?
等到自己有了一定的積蓄,有了一定的能力,再考慮把父母接到一起去住,好像比現在賣了老家的房子去東港買房子,要更容易被父母接受,也更容易被自己接受。
蕭正陽回到家的第一個星期,哪也沒去,就在家待著,一邊照顧蕭文光,一邊幫助孟雲梅看著家裏的商店,同時也在反複考慮,自己接下來的路到底該怎麼走。
家裏還有十畝地,這個季節活不是太多,但也要時常去侍弄一下,有時候,孟雲梅去莊稼地裏打藥除草,蕭正陽也要去幫忙,孟雲梅卻死活沒讓他去。
孟雲梅總是說,自己能幹得過來,不用蕭正陽插手,其實蕭正陽能明白,孟雲梅是覺得他的腿有病,怕影響到他的病情。
可憐天下父母心。
蕭文光沒生病的時候,老兩口還能輪換著幹幹農活,蕭文光生了病,家裏的體力活都壓在了孟雲梅一個人的身上。
蕭正陽想去幫忙,孟雲梅不讓他去,即便孟雲梅讓他去了,他又能做什麼呢?
當兵之前,他一直在讀書,當兵之後,他一直在部隊,體力他有,可是田裏的那些體力活,他還真的不太會幹。
想到父母這麼大年紀了,還在操勞,而自己幾乎什麼忙都幫不上,蕭正陽的心中,有說不出的難過。
以前在部隊,身體好的時候,好歹是個軍官,好歹也算是有一番前途,在家鄉在親人當中,也算是能給父母爭點臉麵回來,就算是老兩口身體上累了,最起碼心理上還是愉快的,可現在呢?
前途沒有了,身體也不好了,經濟上就更不用說了,蕭正陽現在的工資收入,雖然穩定,但是和一個普通的打工者相比,又有什麼優勢呢?
不能這樣過下去了!
這樣下去,不說照顧父母,給父母養老了,就算是自己的生活,好像也過不下去了。
十天過去了,蕭正陽的假期過了三分之一,而蕭文光呢,血壓雖然還是有點高,但終歸是慢慢穩定了下來。
血壓隻要不是忽高忽低,他的身體狀況,總體上來說也算是恢複了正常。
在這十天中,劉永軍又給蕭正陽打了一次電話,蕭正陽依然沒接,他不是不想接,他隻是不知道接了之後該說什麼,該解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