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無法躲避(1 / 2)

蕭正陽又在家過了七八天,自己的幾個直屬親戚,也走了一遍。

姥爺是前兩年去世的,那個時候,蕭正陽正在瑤山站當指導員。

為了別的事情,他很少請假,但是為了這個事,他義無反顧地請了一個周的事假,跑了回來,即便這樣,等他回來的時候,也沒見到姥爺最後一麵,隻是參加了最後的葬禮。

比起爺爺去世的時候,他連消息都不知道,這一次能親自看著姥爺下葬,親自送姥爺最後一程,他的心裏還是安慰了很多。

姥姥已經八十高齡了,一直住在蕭正陽的二舅家裏,頭發花白,背也駝了,但是耳不聾眼不花,牙齒也沒怎麼掉,走路吃飯,幹些家務,包括幹一些農活,都十分麻利。

三個舅媽,對姥姥算不上太好,但也沒起過什麼衝突,三個舅舅對老人都還算孝敬。幾個表弟表妹,對待老人,也算孝敬,特別是二舅的孩子,還在上中學的階段,手裏有點閑錢,都知道給老人買點吃的用的,蕭正陽更沒什麼話說。

長輩的事,晚輩不太好插嘴多說什麼,他看到姥姥現在的生活還算過的可以,他的心裏,也算是踏實了。

按照蕭正陽的意思,舅舅和舅媽們做的其實並不夠好,但是,他也隻能偶爾跟自己的母親和自己的大姨側麵說說這個事,他沒法直接去教育自己的舅舅和舅媽。

農村的生活就是這樣,兒子成家了,基本上就各自顧著自己的生活,顧著自己的孩子,對於老人,隻要不吵架不鬧事不爭東西,在生活上不苛刻老人,也就算說的過去了。

蕭正陽有時候也在想,自己如果當初沒有去當兵,去讀軍校,而是高中畢業了就留在農村生活,不知道會不會意識到這個事情。

方新明就從骨子裏看不上農村人,他就覺得農村人的素質很低。

他雖然沒有直接跟蕭正陽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是蕭正陽從他平時的字裏行間,能感受到方新明的思維習慣。

其實,這個事不能這麼看,不能從城市和農村這個範疇去定位人的素質高低。

往深層次裏說,這隻是個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的區別問題。

城市裏生活的人,以及受過一定教育的人,更善於表達親情和感情,而農村生活的人,和沒有怎麼受過教育的人,不善於表達自己的內心。

就比如說,父母對於自己女的愛,城市裏生活的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人,就習慣於口頭表達出來,有事沒事都會拉著孩子說,爸爸媽媽愛你,可是在農村,很少有人這麼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不表達不代表不愛,蕭文光和孟雲梅從來沒有對著蕭正陽說過“爸爸媽媽都很愛你”,但是,不能否認,他們是從骨子裏愛著蕭正陽的。

蕭正陽的三個舅舅,對蕭正陽的姥姥,也不習慣去表現這些形式上和口頭上的親情,但是,不代表他們就不愛自己的父母。

以蕭正陽現在的思維方式,他覺得作為子女的,對待老人應該多問候多親近多表達,所以他覺得幾個舅舅在對待姥姥方麵,做的還不夠,但是,以農村的標準來判斷,他們對待老人,都還是做的比較不錯的。

而蕭正陽自己,能意識到這個問題,自己卻也做不到自己心目中的那種孝順。

三十多年了,他其實也沒有親口跟蕭文光和孟雲梅說過一句表達愛意的話語。

不是不愛,隻是習慣使然。

兩個姑姑家,蕭正陽也走了一遍。

大姑家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出嫁了,兒子和兒媳婦在外地打工,隻是到農忙和中秋節和春節的時候才回來住幾天,現在老兩口在家,守著家裏的房子和地,還帶著孫子,生活平淡如水。

二姑家兩個兒子,全都不在家,天南海北地生活著,也是一年回來個兩三趟而已。

家裏的生活就是這樣,各忙各的,看上去好像親情都不是很濃,實際上這就是大家都能接受,也都已經習慣了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