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忽悠身世(3 / 3)

三國能人果然就沒那麼好忽悠,劉天浩想到,當即繼續開始編排,

“山中無歲月,世上已千年。家師當時隻是說中原將於光和七年大亂,卻並沒有說當時又是哪年哪月。雖然鬼穀一脈祖師輩的都是大能,對天下大事了如指掌,但是我卻並未盡得真髓,並且我從沒有過入世的經驗,一時間也並沒有想到這一點,所以沒有垂首詢問我師傅,我師傅也沒有主動說,因此導致我咋聽光和五年而感到驚詫,慚愧,慚愧。”剛剛還說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占卜八卦無由不準,現在又這麼說,劉天浩臉不知不覺就紅了。

貌似這樣的解釋稍微能夠解釋太史慈心中的疑惑,太史慈也沒有再繼續追問下去。然後他好像又想到別的問題,於是他又是疑惑的繼續問道,

“剛剛又聽先生所講,鬼穀一脈世代隱居東海蓬萊仙島,現在又是為什麼出世踏入中原呢?剛剛先生問我其他人傷亡如何,那麼鬼穀大能此次現世有多少人?雖然我還未及冠,也並非世家名流,卻也聽說過鬼穀一脈一些傳聞,鬼穀一脈雖然久未現世,然而自春秋戰國開始,鬼穀一脈都是世居雲夢仙山鬼穀聖地,如今有怎麼成隱居於東海的蓬萊仙山?”

劉天浩不禁為自己捏了一把汗,這個太史慈還真是不好糊弄,估計也算是博學泛聞了吧。

連一個未來的武將都對先秦諸子百家了解那麼多,那麼那些文臣謀士又該如何多智,劉天浩一想到這,頓時覺得自己的未來堪憂啊,先前自己的打算是不是過於樂觀了?

走一步算一步吧,當務之急總得先把太史慈糊弄過去吧,於是當即說道,

“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誠如你所講的,包括先秦之前,鬼穀一脈世居雲夢鬼穀,這也是鬼穀一脈的由來。在春秋戰國時期,鬼穀一脈並沒有避世不出,那個時候諸子百家齊現於世,鬥芳爭豔,鬼穀一脈當然免不了俗。然而,我鬼穀一脈兼顧數家學說,博采眾家之長,又有鬼穀初代祖師更是堪稱那個時候的聖人,他自身開創的神學、兵學、縱橫學以及出世學,冠絕當世,少有人能趕上他的。”

說到這裏,見太史慈聽得入迷,劉天浩繼續道。“鬼穀弟子每人都有通天徹地的大能,那時候,初代鬼穀祖師派遣弟子孫臏龐涓濟世,這兩人人通曉鬼穀兵學的要義,六韜三略,變化無窮,行軍布陣,神鬼莫測;又有蘇秦張儀深通縱橫之道,廣濟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萬人難敵。”

“等到我大漢高祖皇帝斬白蛇而起,鬼穀弟子酈食其作為他的左膀右臂,先是覆滅了暴秦,又率漢軍剿滅滅楚國,才建立大漢王朝。高祖皇帝後來有感於鬼穀一脈能力強大滔天,所以與當代鬼穀子進行君子約定:高祖不會剿滅鬼穀一脈,前提是鬼穀一脈需歸隱山林,避世不出。”

劉天浩自己都佩服自己了,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一派胡言、信口雌黃了。

再看太史慈,不見有任何異狀,聽得非常入迷,不由話鋒一轉就問太史慈,

“你有聽說過武皇帝征和二年的巫蠱之禍嗎?”

“略有耳聞,本朝的一些隱秘事情,史書都不能記載的。”太史慈回答說,關於漢武帝時發生的那場巫蠱之禍,太史慈真的沒怎麼聽說過,隻知道當時民間死了很多人,各種由來倒不是清晰。

後世史書記載,當時太子劉劇,被人誣陷以巫蠱之術詛咒他的父親漢武帝,太子當然不能忍了,所以就起兵打算殺掉造謠的人:江充、蘇文,武帝一時不查以為是太子叛亂,就派兵鎮壓。大戰導致長安城人口損失過半,大量政治軍事人才流失。

太子劉據最終兵敗自縊身亡,漢武皇帝後來也發現這竟是個陰謀,真是後悔不已,所以心灰意冷之下,在兩年後發布輪台罪己詔,公開向天下百姓及文成武將反省自己的罪過。

然而,武帝原先最器重的太子劉據卻再也回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