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回事?你給我仔仔細細講來,如果說不清楚的話,你們這三千人,都是要砍頭的!”劉天浩發現這裏麵有貓膩,趕緊厲聲嚇唬麵前這三個匈奴千夫長。
匈奴人其實從來就沒組成過真正的帝國,後世曆史上稱呼匈奴帝國隻是一種對當時匈奴力量強大的比喻化稱呼。匈奴是馬上民族,生存依賴於四處遊獵,根本不可能說所有大小部族集居在一起,那樣的話草原根本就承受不了這種遊牧方式,而且,各部落之間容易因為搶草場而發生爭鬥!即便是分散開始,也是時有爭鬥的!
所以,匈奴人,包括其他的草原民族,都是按照部落劃分,星羅密布在廣袤的草原各處,雖然現在南匈奴早已經是今非昔比,縮居於大漢恩賜的河套平原,但是河套平原相對於南匈奴的人口來講,仍然算是大了去了,所以,南匈奴棲居河套,仍然是三三兩兩的以部落為別分布開來的!
匈奴各部族之間區分強弱,不是依靠人口,也不是依靠部下牛羊牲口多寡,更不是以所占草場麵積多大來區分的,而是按照各族能戰兵力的多少,戰力多強來決定的。戰力越強,說明這個部族越強,人口自然越多,牛羊牲口也是越多,那麼所占草場自然也就越大。
匈奴各部落生存,靠的就是比誰的拳頭大!
麵前這三個大當戶,名義上是大當戶,然而其部落實力早已經是辜負了大當戶的名頭。
匈奴強勢時,按照各部落力量強弱,組成部落聯盟,選舉劃分左右賢王,左右穀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等等軍製政製。
而大當戶這個級別,在西漢時,當有萬騎以上戰兵,方才能夠當得,而浦奴這三人卻是隻有一千左右的兵力,說明東漢末年的南匈奴和西漢時相比,在戰力上至少縮水了十分之九!
所以,浦奴三人一聽劉天浩要將自己手下的三千人全部幹掉,不由得大是惶恐。這一千人可是自己那個部族的全部戰力,這番前來截留可戰之力隻有一千左右的羌渠遺部,本以為是唾手可得的一件大功,卻被想到半路又殺出這麼多漢朝大軍。
三人暗想,這幫漢人怎麼那麼狡詐,先是慫恿我們攻伐羌渠,半道又來保護羌渠,這他媽的叫什麼事!
心裏是這麼想,嘴上卻是不敢說出口,隻能老老實實的將原委一一道來,希望能夠澄清誤會,別功勞沒撈著,反倒是貼上自己部族的兵丁,那樣的話,可就為他人作衣裳了!
“稟告將軍!月前漢家朝廷派了一位將軍攜著一位大人率了三千人馬,到我們單於王庭,說是打獵練兵,羌渠單於就吩咐各部族熱情招待。直到有一天,兩大穀蠡王招喚我們這些小部落首領前去議事,我們到了那以後,卻是沒有發現羌渠單於部族的人,左右穀蠡王也是分坐營帳下手,主位卻是那兩位漢人將軍和大人!”浦奴戰戰兢兢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