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具主棺十分的巨大,整體采用青石打磨而成。長度足有五米開外,寬度也有三米左右,表麵並沒有任何的雕刻修飾。
也不知道當時的人是怎麼把這麼巨大的家夥放到這裏的,據我所知,現今最大的棺槨是在1978年湖北省發現的擂鼓墩曾侯乙青銅棺,但那也僅僅隻有三米多長。如果這具棺材能夠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裏,恐怕也是一項重大的考古發現。
但這並不是我所關注的,因為在棺蓋的頂部,是一層厚厚的沙土,裏麵還插著一些竹片,開始我還沒反應過來,但仔細一瞧,才不由驚呼,那竟然是一個沙盤!
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有人在棺材上擺沙盤的,莫非這墓主人有特殊的癖好?愛好人文地理,還是愛打仗?
“這,這真的是棺槨?”愣了能有一分鍾,我才疑惑的問道,的確,要不是在主墓室裏,任誰能把這樣大的一塊方石頭往那方麵聯想?
孫師傅也十分糾結:“應該是,要不放在這裏幹什麼。不知道這到底是幾層棺,幾層槨。怎麼會這麼巨大。”
“那會不會是裏麵有機關的緣故?”我問道。
“嗯,也有可能。”孫師傅點了點頭。
他的目光從剛才開始就一直沒有離開過沙盤,“你說,這上麵描述的會不會是大明寶藏的具體方位?”
聽他這麼一說,我才恍然,這一點的可能性很大,隻是未免有些太直白了點,要是後人沒把這東西當回事,不小心毀掉了豈不是萬事皆休?
“我也算是走了幾十年江湖的人,名山大川還是窮鄉僻壤都見識過不少,隻是這上麵描述的地方,真的是一點印象也沒有。”孫師傅說道。
竹片上的文字已經模糊不清了,或許用化學方法可以複原,至於沙盤上的地形,說起來,我並不懂看沙盤,隻是上麵的一小片用沙土堆積起來的城市有些顯眼,迫於空間的限製,也不能從裏麵找到什麼標誌性的建築來確定古城的所在。
但奇怪的是,當我第一眼看去竟然覺得心裏有一種莫名熟悉的感覺,隻是一時之間想不起來了。
我擔心花生的安危,即便可能性小,卻也不能排除流沙波及上麵墓室的可能,要是這小子真被活埋了,那也太慘了點。
我們先是察看了一下那幾隻箱子,裏麵是字畫金銀一類的陪葬品,估計能有上百萬的價值。文獻墓誌等一些有價值的東西並沒有發現。
棺槨中沒有采用棺釘加固,完全依靠石頭本身的重力進行密封。沙盤安放在第一層棺頂,我們用噴霧器把攜帶的一大半飲用水都灑到了上麵,用來防止在移動棺蓋的時候破壞上麵的布局。
孫師傅不愧是當年的大內第一高手,抬起幾百斤的棺板竟然麵不改色心不跳,開始我還想搭把手幫一把,隻是剛一用力就差點沒斷了腰。
孫師傅笑道:“小夥子,你別看得輕鬆,老頭子這一手沒個幾十年的內家功夫想都不要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