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內涵發展視角的高校財務分析研究
高校財務
作者:王衛星 王爽 薛瑛強
【摘要】高等教育注重內涵發展的方向對學校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當前,高校財務分析還存在內涵建設經費內容難以準確量化、基礎數據不能完全滿足需要、數據分析表麵化、指標分析結果缺乏參照值等困難。高校要在夯實會計工作的基礎上創新財務分析工作,建立基於內涵發展視角的財務分析指標體係和內部報告體係。
【關鍵詞】高校;內涵發展;財務分析;內部報告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目前,我國高校將發展重心逐步從規模擴張的外延式發展轉到內涵建設上,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任務,這種轉變給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為了提高學校的運行效率,科學地評價高校內涵建設的資金投入和使用效益,合理地評價教育資源的配置情況,高校財務分析工作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需要不斷創新。
一、高校內涵發展對財務信息的要求
高等教育內涵發展,主要是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提升科技創新和服務經濟社會能力。內涵建設與發展,需要合理的經費投入作為保障;有限的經費是否科學地使用,需要細致地會計核算和深入地財務分析,為上級主管部門和高校管理者提供科學決策的財務信息。如何將日常會計核算所彙集的大量資料轉化為高校管理決策所需信息,滿足高校內涵建設和上級主管部門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要求,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課題。
高校使用的會計核算體係是為滿足學校的綜合管理需要和依據會計學內在規律所建立的,並不是單純為某一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設計,財務提供的信息往往需要通過分析和轉換,才能成為信息需求者的各種有用信息。高等教育的內涵發展與建設要求高校的管理更精細化、運行更科學化、投入更講求效益、產出更突出質量,這需要財務工作者對會計核算資料進行深入透視與剖析,通過財務分析,將會計信息轉化為滿足高校內涵建設發展需求的管理信息。
就目前高校內涵建設和發展的新形勢來看,財務分析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首先,通過財務分析,可以正確分析學校財務運行和財務管理狀況,直觀地反映高校內涵建設的綜合實力,為學校領導當好參謀;其次,可以及時掌握高校內涵建設的投入和效益情況,為學校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資金管理,優化支出結構,促進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具體的數據支撐;最後,有助於財政部門、教育行政管理等相關部門正確把握高校內涵建設狀況和發展趨勢,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二、高校財務分析現狀
財務分析的重要性已被人們所熟知,許多高校的財務部門也在積極開展此項工作。但是,目前高校財務分析的深度、廣度和所起到的作用並不十分理想,高校管理者和財務人員要更新觀念,做好財務分析,滿足新時期高校建設發展的需要。
(一)45所高校財務分析情況解析
我們選取了某省45所高校(其中本科21所、專科24所)報送的2012年年報資料進行分析,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在報送報表時所做的財務分析與說明內容和格式都不統一,各校財務人員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做。概括起來45所高校的財務說明和分析內容可分三類:學校的基礎情況、財務基本情況和部分財務指標分析,具體內容整理後列於表1。
表1中的第二部分財務基本情況主要是當年的收入、支出詳細情況和資產與負債情況等。部分高校在數據分析過程中,進行了學校五年的經費收支趨勢分析,反映了高校的發展狀況;僅個別學校對三公經費、內涵建設情況、年度化債情況和生均培養成本進行了專項分析;約55%的高校進行了簡單的財務指標計算,內容多為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自有資金增長率等,但是對計算出的指標數值沒有更進一步的對比分析。總體說來,財務分析報告主要從“量”的層麵完善地反映了學校當年的收支狀況,但是對支出結構的合理性、資源配置的科學性等“質”的層麵分析較少,缺乏對高校的財務狀況和辦學成果的綜合評價。尤其是針對內涵建設的投入、產出狀況,尚未作為財務分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進行全麵、係統的分析。
(二)財務分析中存在的困難
在目前高校注重內涵發展、著力提高辦學質量的環境下,財務人員開展財務分析工作,還麵臨著諸多困難。
1.財務分析工作力量薄弱
目前的高校財務工作,還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重核算、輕分析的傾向。一方麵,學校領導甚至財務部門的領導對財務分析工作重視不夠,財務部門的人員編製偏緊,忙於應付日常核算工作;另一方麵,也缺乏既懂會計知識又熟悉高校教學科研管理工作且能熟練掌握經濟分析各種方法和手段的高水平財務分析人員,致使財務分析工作難以深入開展。很多高校財務部門將核算工作做得井井有條,日常核算出來的會計信息卻主要是編製報表向主管部門報送,向學校管理層報送的也基本上是同一套報表,部分學校輔之簡單的收支情況等財務分析,大量的財務數據沉睡在會計檔案中。
2.內涵建設經費內容難以準確量化
學校進行內涵建設,需要加大經費投入,並對投入經費的使用效益進行評價。高校內涵建設涉及高校開展教學、科研活動的各個方麵,但是具體內涵建設經費包括哪些內容,怎樣從會計信息的角度進行合理的量化目前還缺少明確的界定,在現今的會計核算體係中也沒有相應的科目或成熟項目單獨歸類反映,高校財務人員對內涵建設經費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造成經費核算口徑和範圍不一致,不僅降低了評估指標的可比性,更加影響高校內涵建設經費投入的科學性。
3.基礎數據不能滿足財務分析的需要
在明確財務分析的核算範圍後,還需要掌握和搜集相關的會計數據與管理信息,為財務分析提供詳細、全麵的基礎數據。目前高校根據《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支出經濟分類科目”設置明細賬,分為工資福利支出、商品服務支出和對個人家庭補助支出等科目,其中商品和服務支出設辦公費、印刷費、水電費、交通費、差旅費、會議費、培訓費等31個明細科目,用於核算高校的日常運轉支出。而高校內涵建設涉及師資、教學、科研等各方麵的投入及運用情況的指標資料包含在日常的運轉支出中,需要把內涵建設經費從日常運轉支出中分離出來,這一過程耗時耗力,往往還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目的,滿足學校管理的需要。在財政部2009年頒布的《高等學校會計製度(征求意見稿)》中雖然增設了教學支出、行政支出、科研支出等一級科目,但明細科目的設置仍然采用原有的模式,使經費支出更加分散,增加了經費核算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