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3VS3籃球賽(1 / 2)

陳悶聽到鄧科同意組隊,當即開心地笑了起來。三個上場的人搞定了,再來一個替補就可以了。為了以防萬一,陳悶決定用吳東的名字,萬一需要內線硬頂的時候,剛好可以上。陳宇和劉力雖然不比賽,但是還是會去現場給陳悶他們加油。

比賽在三月十號舉行,先是海選戰,采用淘汰製,隨意抽簽對戰。一輪過後,再繼續抽簽對戰,直到最後剩下十六支隊伍後抽簽進行分組。每組四人,組內進行循環賽,勝利者積兩分,輸了積一分,最後根據積分和淨勝球,每組前兩名晉級進入前八名。前八名采用後交叉淘汰製,A組第一名對陣D組第二名;A組第二名對陣D組第一名;B組第一名對陣C組第二名;B組第二名對陣C組第一名。勝利者進入二分之一決賽,A組與D組的兩支勝出隊伍對戰,B組和C組勝出的兩支隊伍對戰。勝利者進行最終的冠軍角逐。

對於這種賽製,運氣絕對要好,如果海選就抽到了強隊,那直接海選就過不了,多悲劇。如果運氣好,一路抽到弱隊,那打進十六強是沒問題的。不過,真正的強者不能隻依靠運氣,還得自己有硬實力才行。

規則上,主辦方也給了詳細說明。比賽分上下半場,各十分鍾,節間休息三分鍾,每次進攻時間為24秒。為了鼓勵對抗,每個隊員允許有四次犯規機會,第五次罰下。一支球隊由四人組成,一次最多隻能上三名隊員,當場上隻剩一人時,立刻判輸。上下半場各有一次暫停機會,全場隻有一次換人機會,換下的人不能再次上場。其他規則采取國際籃聯規則。

打鐵還需自身硬,訓練好了,就不懼怕任何對手的挑戰。所以,陳悶他們還是針對這次比賽進行一些戰術訓練。

既然三人分別是1,2,3號位球員,那就得選擇適合三人的戰術。經過商量後,三人選定了主要進攻戰術。傳切,擋拆,掩護卷切。至於防守,若是對方投籃好就得單防,如果突破厲害,那就局部聯防。

傳切配合主打控球人,所以陳悶和姚生都要練,他倆都可以控球。這個配合很簡單,比如現在是姚生控球,陳悶在三分線外右側離姚生兩三步距離,鄧科在三分線內左側稍微靠底線一點。陳悶要先進行一個倒“V”形反跑,需要往三分線內跑推一下防守人,帶動防守人重心向裏,立刻再殺回三分線,姚生立刻傳球給他。這時陳悶就是空的,他隻需要做一個投籃假動作,防守姚生的人肯定會趕過去補防,姚生趁機往裏切入,他就是空的,陳悶立刻傳球給他,就可以上空籃了。

這個配合主要打的是陳悶和姚生之間的配合,所以倆人之間的距離要掌控好,既不能對姚生運球產生威脅,又不能離得遠防守姚生的人趕不過來防守陳悶。還有就是倆人對傳球和跑位時機的掌控,差一點效果都可能不好。

擋拆配合則是籃球曆史上最古老的戰術,也是最簡單而又困難的戰術。簡單是因為隻要會打球都可以做出來擋拆配合,困難是因為擋得質量不高,拆得時機和位置不對,都打不出來效果。即使拿到NBA來說,七十年曆史中,把擋拆戰術用到出神入化境界的也隻有前爵士主帥傑裏斯隆。而他能用得好,跟他手下的招牌球星也有關。之前是斯托克頓和馬龍,後來是德隆和布澤爾。除了他們,用的最好的就要數2005-2010賽季的太陽隊了。當時太陽隊有曆史上數一數二的傳球大師斯史蒂夫納什,還有處於巔峰狀態的阿馬雷斯塔德邁爾。他們倆一擋一拆,在當時,是整個聯盟其他球隊的噩夢。而上麵所說的例子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都有一個好的控球後衛,加一個會投籃又能衝擊籃筐的暴力大前鋒。所以,擋拆配合鄧科就必須要參與進來,他投籃準。

由於陳悶可以打雙能衛的原因,他們要分別訓練姚生分別與陳悶和鄧科擋拆,陳悶與鄧科擋拆。這樣也可以豐富自己的戰術,免得到時候倆回合下來,對手就摸透了自己的底細。

第三個戰術是下掩護卷切配合。比如陳悶在右側三分線持球,姚生在左側三分線,鄧科在左側靠底線位置。戰術發起時,姚生先跑進去擋在防守鄧科的球員後麵,鄧科要立刻往籃筐右側跑。如果原本防守姚生的球員沒有及時跟上換防鄧科,陳悶就可以直接傳球給鄧科上籃。如果對方追上了,補防到位,鄧科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投籃打,畢竟那時候防守他的是控衛,按道理來說鄧科占優勢,可以嚐試進攻。即使鄧科機會不好,那時候姚生是擋在防守人員後麵的,可以同時轉身往籃下切入,陳悶也可以傳球給他,同樣可以上空籃。所以這個戰術是非常實用的,一瞬間會出現三個機會,對方就是想防守也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