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三分和背筐勾手(1 / 2)

到俱樂部吃完晚飯之後,還是照例散散步,然後去健身房進行體能訓練。體能訓練完畢便是拳擊訓練,這是重中之重。

今天的訓練內容就是閃躲,兩位師傅分別上場攻擊陳悶,陳悶不能還手,隻能躲避,不到萬不得已連出拳抵擋都不行,就是要訓練陳悶的靈活閃躲能力。

閃躲能力的訓練對陳悶來說用處非常大,要躲避對方的攻擊也就意味著要不斷移動腳步,除了身體的閃躲能力,最重要的是訓練腳步的靈活性。既然可以躲避別人有目的性的攻擊,如果後麵運用到籃球上,自然也能躲避別人有目的性的搶斷。所以說,運動都是相通的,就看你會不會融會貫通了。

閃躲能力訓練之後便是日常的抗擊打訓練,這個是每個參加擂台賽的人必須要練習的。不管是誰,都不可能保證自己一拳都不會挨,如果身體對疼痛感過於敏感,必然會吃大虧。

拳擊訓練是一個小時,到八點左右,休息一下便去球場找姚生他們幾個,開始訓練球技。

由於急需要提高自己的三分命中率,陳悶現在重點就是練習三分投籃。為了方便訓練,趙如花做了陳悶的陪練,幫陳悶撿球,可以增加他單位時間內的投籃數量,充分利用時間。

三分投籃跟中投道理是一樣的,但是差別就是所需要的力量不同。三分離籃筐遠,對手腕的力量要求就高。很多人中投準,但是三分就不準,甚至還會投出三不沾,都是手腕力量不夠引起的。這個問題嘛,對陳悶來說問題不是很大,都堅持訓練兩年多了,手腕力量足夠應付投三分的了。

為了以後的職業生涯著想,陳悶決定推倒之前不標準的三分投籃姿勢,改用標準的單手投籃姿勢訓練。縱然有點吃力,隻要堅持練習總會適應,可不能為了省力用不標準的雙手推,會嚴重影響命中率的提升。

三分雖然是用手投出去的,但是並不是完全靠手臂發力,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腳部尤其是前腳掌發力。準備投籃的時候用腳部發力上提,經過腳踝、膝蓋、胯部、上體、手臂、手腕,最後力量傳遞至手指尖,手腕一抖,用手指將籃球投出。這個發力動作的整個過程是一個連貫協調的過程,如果你隻單靠身體的某一部分發力,一定無法投出精準的三分。

除了發力技巧,投三分的姿勢也很有講究。投籃時,手臂彎曲成90°,手腕投出球以後與前臂也成90°,與上臂平行。正常情況下絕大多數人都是右手為慣用手,那麼右手就是用來托球的,左手隻能輕輕挨著甚至是不用碰到球,隻做一下護球動作,或者必要的調整動作。投籃必須完全由右手完成,左手不能發一點力,不然會幹擾球的受力方向,進而改變它的運行方向。身體其他部位的姿勢,當然需要完全伸展,並且要力求平穩。

陳悶開始練習不太習慣這種投籃姿勢,發力不對,最後投出球的時候完全是手腕的力量,身體並沒有跟胳膊協調發力和伸展,手腕稍微有一點不穩就會改變球的運行方向,直接就是一個三不沾。

不過訓練技術動作向來都是枯燥並且困難重重的,這都在陳悶的預料之內。第一球不進沒關係,我還能投第二球,第三球,總會把自己訓練的習慣這個投籃姿勢的。

陳悶堅持投籃,不過體力消耗很快,投了三十幾個球之後體力完全跟不上了,開始連續出現球在籃筐前就開始落地的情況,隻好停下來休息一下。

姚生和鄧科互相幫助,練習中投和背打,姚生還重點練習了納什的騎馬射箭,以後都會用到這些技術動作。

休息了一會,陳悶起來繼續投,分三次投滿一百球,然後開始練習背對籃筐勾手。

陳悶在比賽的時候經常會用到背打,都是背打之後利用腳步晃動翻身跳投,或者一轉身抹進去上籃,這都增加了動作數量,也增加了難度和體力消耗。如果能頂到籃下之後背對著防守球員,用右手那麼一勾就能打進,就太省力了。所以,他決定開發一下背筐勾手的技能。

勾手出球的力量是完全靠著手指的力量來完成的,對手指的力量,靈活度,協調性要求就很高。好在陳悶一直訓練十指俯臥支撐,手指的力量和靈活度已經滿足了勾手的要求。但是光有手指發力還不行,亞洲人手小,無法抓球,隻能用手托著,如果對手在後麵對抗往前推,球很容易不穩甚至會掉。所以,右手在勾手的時候左臂就得完全跟右臂脫離,靠左臂發力對抗對手,但是又不會影響到右臂的穩定,對身體的協調性要求更高了。

陳悶先自己在籃下假象背後有人防守,然後用右手勾手,等熟練了再讓姚生來幫忙對抗。

任何技術動作如果單獨做威力都會小很多,若是能把其他技術動作融合進來,將會大大提高最後投籃的這個技術動作的威力。比如,你如果隻幹站著去勾手,對手就可以發力去幹擾你,影響你手臂的穩定,進而影響你的勾手準度。但是,如果你可以用左右晃動,不光是腳步還有肩部,必然能迷惑對手,讓他無法發力推你,然後你再用勾手,那就穩定多了。所以,陳悶在自己訓練的時候就重點練習背打到合適位置後開始左右晃動,然後再右手舉起球,用手指的力量把球勾向籃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