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人才和發展(三)(1 / 2)

朱有孝的演講被後世稱為“承天門宣言”,他開創了皇帝向天下士子直接發布詔諭的先例,大明朝的變革首先在士子階層生根發芽。要說在現今大明朝最有權利的並不是皇帝,而是當朝的內閣、各部尚書,再加上所謂的言官和禦史,這是一個複雜的權力結構,隻要他們聯合在一起搗亂,朱有孝是什麼事也做不了,他們代表的是富豪、大地主、官僚層的利益,大明朝國家的利益已經在近三百年的爭吵中給丟掉了。而他們又掌握著底層士子們的前途。於是,剛剛出頭的所謂中了進士,有資格當官的士子們不得不排隊,選擇自己利益的代理人,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現在朱有孝就來了一個截和(jiehu麻將用語)。

舉人的考試正常舉行,隻不過今年入取的進士沒有幾個超過四十歲的,這也是朱有孝特意強調的。

在秀才和童生中,根據自願的原則,留下了一千二百多人去到技術學校學習,其餘的在吏部主持下,徐光啟、宋應星給他們普及了一下各種新引進的高產農作物種植技術,每人發了五兩年薪的費用,讓他們回家推廣農業知識去了。在留下的人中,他們日後多數都成了工商業界的精英,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至於李信和牛金星,朱有孝可不打算放他倆走人,而是破格讓他們參加了舉人的考試,除了照例錄取了四百零九名進士,朱有孝還錄取了三十多名俊士,李信和牛金星都屬於俊士的行列,這也是特例。錄取完這些學子們以後,沒有讓他們來得及去認宗師,就讓吏部組織了官吏學校,一股腦都送進去洗腦去了。朱有孝就是校長,進士、俊士將來都是天子門生,不再屬於任何派係,就算朱有孝打算以後建立政黨輪流執政的方式,他們也隻能站在國家的利益上為成為執政黨而考慮。吏部尚書周嘉謨是副校長,內閣大學士孫承宗、直學士徐光啟都是老師。還有一部分傳教士也被聘請為指導管理政府和地方的啟蒙老師,朱有孝的說法是,要兼收並蓄,各取所長。

朱有孝這招釜底抽薪的方法,讓官僚階層包括東林黨、楚黨、齊黨等以地域劃分的黨派無不心驚,料不到這小小的、隻會做木匠活計的小皇帝竟然有這麼深的心機。而像孫承宗、方從哲、韓爌、孫如遊這樣的大佬則除了心驚以外,還有發自心底的佩服,暗自想這朱有孝莫非是太祖轉世,這麼高深的帝王之術竟然無師自通,卻不知這是朱有孝有三百多年的曆史知識打的底。

朱有孝把這些工作做完以後,就開始考察他的工廠去了。他想看看在這個時代裏,他的技術指導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然後再根據現在的技術水平製定合適的發展方式,免得欲速而不達,浪費人力物力。

在已經開始了煉鐵、煉鋼的工廠裏,朱有孝看到工匠們在徐光啟、宋應星的指導下盤起的高爐已經開工,一堆一堆的的鐵礦石已經經過粉碎,煤炭已經被煉成焦炭,石灰石也堆砌了好多。朱有孝提供的小煉鋼技術,在二十一世紀早已被淘汰,在現在無疑是最先進的技術。徐光啟、宋應星他們已經試著練出了熟鐵和低碳鋼,下一步將煉製鑄鋼,然後鑄製大型鑄件,朱有孝的意思是能夠製造衝壓機,利用衝壓機製造銅殼或鐵殼子彈,如果能在這個時代製造出機槍來,那無疑可以橫掃一切騎兵,就是鑄造出來鋼炮也行,那就把小“二踢腳”炮都換成迫擊炮,製造出炮鋼,研製出加農炮,製造出開花彈、穿甲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