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自武帝達到強盛頂峰,到後來發生張角禍亂,其原因是因為氏族集團吞並土地嚴重,民不聊生,故此張角才能夠憑借行醫結教,最後一呼百應,徹底斷送了漢家江山;唐朝初期太宗皇帝以史為鏡,勵精圖治,才有了‘貞觀之治’,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後期,他為了妃子一笑竟不惜千裏送荔枝,勞民傷財,生活糜爛,天怨人怒,自此以後再無盛唐;趙宋因為是兵變起家,故此一直是重文輕武,故此對外妥協,以至於讓遼國、女真人金國尤其是蒙古人坐大,最後在蒙古人強大的騎兵麵前崩潰;至於蒙元,其殘酷的統治根本就是滅亡的原因。
“朕和諸位皇叔、皇兄分析這些王朝強盛和衰亡的過程,就是想和大家談談這些曆史和我們大家的關係。大家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孫,今天能夠享受的待遇皆拜太祖皇帝所賜,明白地說我們都是當今朝庭最大的受益者,如果當今朝廷滅亡了,損失最大的就是在座的所有人。
“為了保證我們的利益不受損害,那就必須共同為我們的朝廷共同做出些什麼。就像剛才朕哪出的那根被蛀蟲蛀壞的椽子,我們享受的一切來源於房子,我們不能做椽子裏的蛀蟲,也不允許在座的任何人做椽子裏的蛀蟲,因為他損害的是我們大夥的共同利益,以後如果看到那位做了蛀蟲的事情,將由宗人府將其革除朱氏子孫的係列。
“每朝每代到了鼎盛的時候,人口的繁衍必定到達了頂峰,在這個時候土地問題也就是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就成了主要問題,因為在固有的土地上要養活越來越多的人口,這樣就會有吃不飽飯的問題出現。而且到了這個時候,土地的兼並問題就更加嚴重,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裏,就像我們在座的諸位加到一起就可能占到全國土地的百分之二,而比我們人數更多的普通地主、鄉紳呢?他們占得的土地更多,還有為數不少的具有秀才以上身份的人,他們不用從事勞作,而且可以免除勞役,所有這些負擔都加到了普通老百姓身上。大家想一想,如果老百姓多數人都吃不上飯了會發生什麼情況?
“據禮部的資料顯示,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將錄取近三百人的進士,大約占舉人的百分之九左右,就是全國大概有三千五百多舉人,加上每次科考還有不參加的,每三年錄取一次的秀才,大概有六萬多人,這些人不用繳納稅賦。
“另外據戶部的資料顯示,占據土地百分之五十的是地主和鄉紳還有還鄉的官員,但是他們的人口還占不到總人口的百分之十,其餘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三十的人口是自耕農,他們占據了大約百分之三十五的土地,而其餘占百分之六十五的人近占百分之十五的土地。這樣一來他們不但要繳納國家稅負,還要大部分糧食交給土地所有者,在年景好的情況下,他們還可以吃上飯,一旦遇到天災人禍肯定會流離失所,最終成為流民,而流民是最不珍惜生命的,一旦發生動亂,他們就是動亂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