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陳敏吾熱情的設宴款待了戚金和眾位艦長,詳細的敘說了根據商人們遇見荷蘭軍隊的具體情節,讓戚金和眾位艦長對荷蘭海軍有了一個粗略的了解,畢竟陳敏吾自己也沒有親自見到過荷蘭海軍,但是這些對於戚金來說已經很不錯了,因為荷蘭海軍對於自己更是一點也不了解。對於艦長們來說,能夠大約明白對手的一些情況,總比一點也不知道要好得多。
戚金為了保證能夠對於荷蘭海軍取得絕對的勝利,連續幾天召開分隊長和艦長們的會議,讓大家獻計獻策,根據陳敏吾的描述,荷蘭海軍艦炮的射距大概在二裏左右,再遠了也可能達到,但是沒有任何準頭,最佳射擊距離在一裏左右,但是他們用的都是實心彈,隻有準確的砸在甲板上才能真正取得戰果,而東海艦隊的鐵甲艦上裝備的火炮可以射出五裏的有效距離,能夠精確射擊距離在一裏左右。迫擊炮的最佳射擊距離在二裏左右,最遠四裏也可以達到,但是效果就差得太多了,為了保證取得最大戰果,而又想把損失減到最小,這樣最佳的作戰距離應該保持在一裏到一裏半左右。這樣一來最好的作戰隊列就是以鐵甲艦排頭,利用其有效的射擊精準度,凶悍的火炮擊毀敵人的船幫,使其不能有效進行機動,在加以迫擊炮的火力覆蓋,摧毀荷蘭海軍應該不是問題,但是關鍵是鐵甲艦數量太少,所以應以摧毀荷蘭人的旗艦為主要目標,戰術基本上就是這樣製定,到了具體的戰鬥進行時,各艦之間必須緊密配合,任何違背作戰原則事情的艦船不得發生,否則必將嚴懲。
商議好大概的作戰原則,製訂了基本的作戰隊形,在天啟三年六月初六,大明東海艦隊浩浩蕩蕩的正式向澎湖列島起航,開始拉開了澎湖列島收複戰的序幕,這也將是大明海軍走向廣闊的大海,大明朝開放海禁的第一步,至於能否取得旗開得勝,順利走向世界,整個東海艦隊都充滿了信心。
戚金已經把東海艦隊的各種作戰方式和作戰準備以八百裏快遞的方式向北京的朱有孝傳去,並向朱有孝表白了自己的必勝信念。接到戚金的快遞,朱有孝卻長長的鬆了一口氣,憑著先進的鐵甲艦還不能取得海戰的勝利?要真是這樣的話,戚金被稱為名將也太失敗了,朱有孝根本就沒有任何失敗的想法,有的隻是取得絕對勝利的信心。至於損失,估計也不會太大,等到這次海戰取得勝利以後,還要繼續製造鐵甲艦,必須打造出一支純碎的鐵甲艦隊,徹底保證大明朝的未來海上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