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高句麗亂局(1 / 2)

朱有孝等得及來年再戰,努爾哈赤是等不及來年再戰的,失去了赫圖阿拉城,他就得再奪取一個落腳點,平壤就是他的目標,他現在已經組織了五萬人的軍隊,其中一萬人已經讓範文程悄悄的運過了鴨綠江。女真人組織軍隊非常簡單,隨便的青壯年都是打獵的出身,帶上軍隊製式的刀槍就可以打仗,就是立馬再組織三萬人也是很快的事。

高句麗現在成了香餑餑了,大明想著它,女真人想著它,海岸對過的倭國人也想著它,就在努爾哈赤做準備的時候,倭國人已經下手了,倭國的情報頭子柳生宗矩早已得到了高句麗王李琿被廢的消息,作為德川秀忠的老師,他時刻想著如何讓德川家族能夠得到更多的利益,作為情報頭子他時刻關注著朝鮮的信息。豐臣秀吉攻略高句麗的時候,德川家族在東邊得不到什麼利益,就沒有參加那場戰爭,現在德川家族取得了倭國的統治權,如果趁著高句麗宮變能夠取得利益還是可以考慮攻略朝鮮的。

本來德川秀忠繼承父親的誌向,以加強倭國自己的統治為原則,不願意對外進行戰爭,但是禁不住有好戰分子的蠱惑。德川幕府的四大天王雖然不在了,他們的兒子們還在,四天王之子中的三個本多忠政、神原康盛、酒井家次卻是極力慫恿德川秀忠發動高句麗戰爭,他們的理由就是為了拯救倭國承認的高句麗王李琿,幫助高句麗恢複正常秩序。這個理由雖然可笑,但是也可以忽悠一部分高句麗人,畢竟李琿還是上一代高句麗王親自任命的正統接班人。

於是,倭國自得到大明朝訓斥高句麗使者之後也開始了積極的備戰。上一次高句麗戰爭,豐臣秀吉出動了幾百艘戰船,結果在大明朝和高句麗水軍的聯合作戰中失利,這一次由柳生宗矩任總指揮,出動了一次性近千艘戰船,出兵十五萬人,攜帶了最先進的武器,準備一鼓作氣拿下高句麗。

在天啟三年九月初,對馬海峽的倭國一側,倭國近千艘戰船向高句麗大舉開進,經過三天的航行到達了高句麗的釜山城,在城裏接應的倭國人一哄而起,經過簡短的戰鬥就占領了釜山,然後一路向北殺去,高句麗剛經過宮廷政變,人心不穩,倭國人一路勢如破竹。

當倭國人以為很快就征服高句麗的時候,迎頭挨了一悶棍,在達城倭國人遇到了對手,達城的牧使是高句麗著名的抗倭名將權栗的女婿李恒福,這老頭和他嶽父一樣,是一個能文能武的人才。當他得知倭國軍隊急速進兵而來,知道自己的幾千人肯定抵擋不住,好在達城地處山間的盆地裏,他想先拖延一下倭兵的進攻速度還是可以的。他先是派人在前麵的盆地口埋伏好火雷、火車、火鳥等一大批放火的裝備,又在盆地的出口處截斷一條小河,築起一條水壩,剩下的三千餘人防守在加固的城內,打算進行一次痛擊,然後撤退水淹,遲緩倭兵的進攻速度。

倭國軍隊在前鋒酒井家次的帶領下抵達了達城,李恒福早已將達城四門緊閉,東西兩門堵死,留下北門退兵,留下南門誘敵,城內的老百姓早已撤出了。看著眼前的小城,酒井家次一聲冷笑,帶來的火炮一字排開,衝著小城猛轟了半個時辰,然後一萬多人徑直衝了過來。李恒福既然有所準備,自然不會受到太大的損失,隻不過南門畢竟沒有堵死,在炮擊的時間長了,有些搖搖欲墜,但是又不是死守,抵擋一陣子還是可以的。等倭兵抵近城牆時,李恒福一聲令下,滾木、礌石、弓箭、火槍齊發,登時倭兵就死傷了幾百人。酒井家次也是個猛人,也不管死多少人,就指揮倭兵像海浪似的一波一波向上湧,坎坎打了將近四個時辰,天就要黑了的時候,南門終於被攻破,李恒福指揮高句麗士兵邊抵抗邊撤退,出了北城門以後,就像徹底潰敗了一樣,士兵們四散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