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孝沒有想到李信這家夥這麼能折騰,然後就把和烏斯藏談判的權利交給了李信。於是,李信就代表明朝朝廷和烏斯藏高層進行了談判,雙方約定在四川的安康進行會談。
烏斯藏提出的條件是可以以目前的區域為終點,劃分雙方的分界線,李信不得繼續向西南發展,烏斯藏也不再向明朝的青海地區騷擾,雙方不在產生敵意。李信直接就拒絕了這個方案,告訴他們,烏斯藏是大明朝的一部分,必須接受朝廷的改土歸流政策,無論是**活佛還是***活佛,隻有傳教的權利,都沒有統治地方的資格,貴族們管理地方必須接受朝廷的任命,否則就是非法的,必須廢除農奴製度、土司製度。
雙方的條件差距太大,很快就談崩了,談崩的結果就是戰爭,烏斯藏開始調集隊伍準備開戰,李信仍然是信心十足,絲毫不在意。首先是直接組織在川藏地區的藏民農奴分地,然後告訴他們,有朝廷給你們撐腰,也需要你們自己保護好分得的土地,要想過上好日子,就得推翻烏斯藏貴族的統治製度,否則隻能還給土司、農奴主們幹活,孩子老婆包括你自己都是農奴和奴隸。已經享受到自由的農奴們,誰還願意整天被別人打罵和奴役。其次就是組織藏民的武裝民兵,發給他們一些武器,再配合自己的兩千火槍兵,就開始了解放農奴的戰爭。
烏斯藏的區域不小,但是人口有限啊!他們能組織多大的軍隊呀,更何況洪承疇在青海的血腥屠殺早就讓烏斯藏人膽寒,這也是烏斯藏貴族們願意退出的原因。李信就在康定組建了不到一萬的武裝民兵,配合兩千火槍兵開始了和烏斯藏的戰爭。
戰爭進行的非常簡單,農奴們早就不滿貴族們的殘酷政策了,每到一處土司、貴族們的莊園,武裝民兵就直接殺死他們,分掉土地和糧食,然後帶上一部分給養和少部分青壯,就繼續向下一個目標前進。遇到前來鎮壓的烏斯藏武裝,李信就先讓武裝民兵喊話,先講烏斯藏貴族的罪惡,再講朝廷的好處,分田地、分糧食、不納糧、不交稅,以後的生活就是自給自足,掙了的全是自己的。這種洗腦的思想工作一做,誰還會為別人賣命啊!小點的軍隊直接就潰散了,根本就不用打,幹嘛?都回家分地分糧食去了。
唯一的一場算是大點的戰鬥吧,是在昌都發生的,近兩萬人的烏斯藏軍隊和李信的武裝民兵展開了對峙,這些人被貴族們洗了腦,又是從較遠的地方來的,喊話的效果一般,隻是讓他們猶豫了一下,接著就衝了上來。李信笑了笑,一揮手,三十門小迫擊炮開始排射,從來沒有見過這些東西,也沒有什麼進攻章法,隻是一群一擁齊上的烏斯藏軍隊,立馬就傷亡一大片,更主要的是心理上接受不了,接下來的有一定組織訓練的武裝民兵上陣,刹那間烏斯藏軍隊就潰散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組織起來。
李信的武裝民兵隊伍越來越大,解放了的農奴很多在分了田地以後,就自動的牽著犛牛和藏馬跟在隊後協助進軍。因為這些武裝民兵都是烏斯藏人,他們對於氣候沒有任何不適應,所以李信的烏斯藏之途沒有任何壓力,後勤更不用考慮。
當李信到達烏斯藏的都城的時候,城門大開,沒有任何人抵抗,貴族們都逃到藏南去了,兩大活佛也都被他們裹挾而去,滿城的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李信讓從昌都來的小活佛暫且主持這裏的宗教事物,讓最早跟隨的烏斯藏人自己從武裝民兵裏選出領頭人,開始代替政府工作,遠處的暫且不予理會,就把武裝民兵訓練了一個月,然後開始進軍藏南,在整個烏斯藏地區,那裏才是最精華的地方。
進軍藏南後遇到了一點小麻煩,碰到了廓爾喀人,他們是篤誠的佛教信徒,為了保護他們心中的活佛勇猛的抵擋著李信的部隊,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李信隻好不惜代價把他們誘入山澗,用迫擊炮解決了他們,但是也失去了三千多人的武裝民兵。為了避免更多的人死亡,李信又給了他們一次談判的機會,犀利的小炮震住了活佛,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接受了李信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