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謝圖汗的計劃是利用最多的軍隊,把孫傳庭的軍隊引誘到最有利於他的騎兵作戰的地域,然後聚而殲之。這人的誌向雖然遠大,但是他的實力並不和他的誌向相匹配,他還沒有直接看到過明軍那恐怖的戰鬥力,如果在接應林丹汗的時候,土謝圖汗接觸到了明軍的李鴻基部,他就不會這麼野心勃勃的要一戰決勝負了,也許是在高層待得太久了,失去了思考現實的能力。總之,這次土謝圖汗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接下來他就會為這個錯誤付出代價。
四五月的天氣,漠北蒙古開始變得生機勃勃,在往年這個時候,大批大批的牧民開始從圈裏趕出自己的的牛羊,四處出去放牧了。但是今年卻出了變故,明軍的到來讓他們心裏充滿了不安,大量的青壯男人被告知要去和明軍作戰,剩下的老幼隻好去放牧。牧人們的心情沒有像草原一樣顯出勃勃生機,而是像麵對狼群的羔羊,個個充滿了不安。
其實人是非常奇怪的動物,當圍獵弱小的獵物時,一個個心潮澎湃,情緒高昂,充滿了激情,當受到強大的勢力圍攻時,則一個個垂頭喪氣,如喪考妣。比如說遊牧民族曆次南下,一聲令下則是如狼似虎,騎上自己的戰馬,一窩蜂似的就去搶劫、殺戳,但是一旦碰上衛青、霍去病之類的猛將就會做鳥獸散,連抵抗的能力都弱的不堪一擊。曆史上無數次的遊牧民族南下多數都是虎頭蛇尾,這除了進入中原以後的人口數量不成比例以外,最主要的還是軍隊素質問題,畢竟他們的正規軍事訓練的人員有限,多數都是臨時征集的牧民,當正規軍隊被數量龐大的漢人正規軍擊敗的時候,普通的牧民作戰意誌馬上就會喪失,最終會被趕回大漠。
所以,當土謝圖汗征集牧民對抗孫傳庭作戰時,真正充滿打仗激情的牧民並不多,僅僅是湊個人數而已。他們的軍事素養或者說戰鬥能力,和孫傳庭的經過正規訓練的軍隊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尤其是配備了近現代火器的明軍。孫傳庭的正規軍隊有五萬餘人,土謝圖汗征集的牧民青壯達到十萬,但是孫傳庭是進攻方,他可以選擇任何對自己有利的地方攻擊,而土謝圖汗則必須把自己的每一片地方都得提防。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這些兵法誰都能背下來,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土謝圖汗的兵力足夠兩倍,實力卻是不足一戰,又無法放棄這大好的利益,這就造成了他極大的困惑。
不過這事孫傳庭替他就解決了,孫傳庭的目的就是一擊成功,沒有拖泥帶水的意思,所以五萬大軍直接前進,就讓土謝圖汗集中所有的兵力進行決戰。堂堂正正的擊敗對方,讓對方敗得心服口服,再也提不起抵抗意誌,這才是孫傳庭的唯一目的,隻有這樣才能徹底收服土謝圖汗的部落。
在哈喇河畔平坦的草原上,土謝圖汗的十萬人馬和五萬明軍拉開了陣勢。俗話說人過一萬,無邊無沿,何況現在的十五萬人馬擺在一塊,十幾裏的寬闊地域內擁擠在一起,到處都是準備廝殺的士兵。孫傳庭既然想要對方心服口服,那就必須依靠犀利的進攻砸爛敵人的陣地,讓土謝圖汗的士兵體會到什麼叫做正規軍隊的攻擊。
暖融融的春日陽光似乎也變得有些寒涼,孫傳庭的三萬步騎兵開始擺出攻擊攻擊陣勢。首先攻擊的是一個三萬人的營地,在騎著馬快速接近到半裏遠的距離時,土謝圖汗的五萬人馬從營地裏列隊迎擊上來,明軍立刻下馬,井井有條的派出列隊槍斃的五列五層隊形,馬匹也是分開排列在士兵兩側,後麵的迫擊炮列隊排開,對著土謝圖汗的營門口開始覆蓋式打擊,一時間硝煙彌漫,大營門口血肉橫飛,少數衝過大營門口的士兵向著明軍步騎兵衝來,但是在五排士兵不間斷的排射下,根本無法靠近二十丈的距離之內。除了堵住營門以外,其餘的迫擊炮又開始對著大營的人馬聚集的地方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