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複了葉斯穆汗,就占據了大半個西域,按照朱有孝的意圖,大明的勢力範圍拓展到烏拉爾山脈就可以了,以西的小玉茲算是和歐洲之間的緩衝區,今後不但要大力發展西域的經濟和人口,還要武裝和扶持小玉茲,使其能夠成為西側的屏蔽。南麵大明的勢力範圍已經同莫臥兒帝國和波斯接壤,為了不和他們發生戰爭和衝突,朱有孝就讓小帖木兒汗帶領族人全部遷徙到了費爾幹納盆地一帶,並且一直擴展到烏茲別克人居住的地域,在哪裏建立了省一級的的行政組織,然後就是市、縣、鄉一係列政權組織,小帖木兒汗就是那裏的省長,區域包括現代的中亞的四個國家,讓小帖木兒汗憑著一點血緣關係維持著那裏的穩定,對此小帖木兒汗非常盡心的幹好朱有孝交代的任務,依靠儒、釋、道建立的一係列學校,尤其是黃道周的儒學大師並且是改良後的儒學,逐漸使得這一帶的人們接受了大明的同化。朱有孝為了更加有效的加強對西域地區的統治,還把大部分的老兵以建設兵團的形式複員到當地,就跟後世的建設兵團的性質類似,讓他們和當地女子結婚,一下子就為這裏增加了近十萬的漢人,如果加上以後他們可以娶到二、三個老婆,二十年後這裏將增加到六七十萬漢人,大概能占到百分之三十的人口比例,為此朱有孝給了他們非常優厚的福利政策,不用交地租,永遠免農業稅。
隻保留了不到五萬人的精銳士兵,這些士兵都是純火器部隊,擊發槍和迫擊炮是他們的主要武器,並且隨著大明工業的不斷發展,他們的武器優先配備。現在朱有孝的兵器工廠已經發展到了近現代的程度,水壓機、各種車床的應用已經在兵器廠全麵使用,再有就是蒸汽機作為原始動力,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大明中央銀行開始發行紙幣,節省出來大量的銅金屬,這就可以製造帶有銅質金屬彈殼的子彈,子彈是錐形的鐵心包鉛,可以保證射擊時膛內的壓力。金屬冶煉的進步,使得槍管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畢懋康、孫元化二人通力合作,製造出了近似的毛瑟步槍,刻畫出了膛線,加上了準星和刻度表,射程在六十丈之內基本上可以穿透一般鐵製披甲。
火炮的製作進步更快,除了迫擊炮的的射程更遠,而且定量藥包的使用使得射擊的準確性更為可靠。另外還製造出了步兵炮,使用的是彈殼式炮彈,方便運輸和攻堅,射程在五裏左右,裏麵裝填的是雷鳴天製造的炸藥,可以炸開一般的石頭城牆。
更讓朱有孝高興的是輪胎,宋應星的弟子們經過無數次試驗,耗費了天量的材料,終於製作出了符合朱有孝要求的車胎,並且是內胎,至於外帶很簡單,無論是西北還是東北,隻要是有牧場的地方都有牛皮、馬匹,甚至因為朱有孝大力發展肉類飼養,還有大量的豬皮,把這些東西加工一下就可以做成簡單的車輪外帶,為了保證耐用性,外麵在繞上一圈鐵絲。最為麻煩的內胎接口問題對於朱有孝來說反倒是最簡單的,曆史上朱由校是個心靈手巧的木匠,那木匠不是需要膠粘木頭嗎?那就是用這種膠來粘吧。這種膠叫做鰾,是用魚皮加水熬出來的,在中國古時候粘東西都是用它,不但可以用來粘內胎,而且可以用來把幾層牛皮、馬皮、豬皮粘起來,然後在加工成可以裝入鋼製車圈的車外帶。
有了這些內胎、外帶、車圈以後,朱有孝的鍋駝機就像長了更長的腿,行動就方便快捷多了,原來的一個時辰隻能跑六七十裏路,現在速度幾乎快了三分之一。當然了,朱有孝可不敢在大力推行這種東西,那根本供應不上,不過有一句話叫做“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民間自有高人在,那些購買了鍋駝機的地主們采用的是用豬皮的內層皮加以鞣質後縫合起來,再用鰾粘起來,似乎也挺好用的,隻不過沒有橡膠的輕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