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終於在明島聚集了二百艘商船的時候,孫愚直開始了第一次護航,護航的隻有孫愚直率領的三十艘大明軍艦,而且這個消息早就傳了出去,一方麵是等待更多的商船聚集,另一方麵是吸引海盜搶劫,以便將他們聚殲,這是孫愚直計劃的第一步,後續手段就是讓聯合艦隊在明島等待支援,如果有英格蘭等國的軍艦出現時,就把他們一網打盡。
其實像這樣的作戰計劃在陸地上比較容易執行,但是如果到了大海上,隻能是一個大概的計劃,在大海上充滿著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比如台風、地震、龍卷風之類的意外天氣,有時候運氣也占著很大成分,但是製定計劃總比瞎碰一氣要好些。
孫愚直帶著大明軍艦護衛著二百艘商船出海半天之後,肖海龍就通報桑切斯,立刻整隊出發,沿著孫愚直航行的方向在後麵航行,桑切斯有些莫名其妙,明明是孫愚直讓他們守在港口的,不知道為什麼又要突然出發,但是現在大明的艦隊是主力,他還是同意聯合艦隊出發了。
為什麼孫愚直讓肖海龍半天後出發呢?這是有原因的,在這個年代的海戰效率一般是比較低的,風帆戰列艦的對轟戰法非常耗費時間,一方麵是炮火在運動中的命中率很低,直接把對方打沉是不可能的,有時候打了半天炮,可能一發炮彈也打不中,形容這樣的海戰命中率就是打不中是正常的,被打中了是倒黴,雙方打上半天也損失不了多少軍艦,倒黴的隻是水手被圓球炮彈砸死了。如果是一方不願意死拚,邊打邊逃,在實力差不多的情況下,也可能一艘軍艦也損失不了,這就是孫愚直製定計劃的基礎。
還有一個隱藏的計劃在裏麵,在這二百艘商船裏麵,孫愚直還把原來俘虜的四十艘軍艦藏到了裏麵,看著是三十艘軍艦護航,其實是七十艘軍艦在護航,這樣一來,就算英格蘭、法蘭西包括意大利人在內,沒有一百艘以上的軍艦,是無法擊敗孫愚直的護航艦隊的。就算是有一百艘以上的軍艦來襲,孫愚直就帶著船隊向後撤,在半天之內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
孫愚直把這個計劃自然一點也不隱瞞的告訴了肖海龍,肖海龍也認為這個計劃的可執行性比較高,唯一的憂慮就是孫愚直這樣做有些以身犯險,把自己當作了魚餌,這是對戰友的信任,如果戰友使壞,孫愚直的性命就可能被葬送到這個計劃裏麵了,所以孫愚直僅僅把這個全麵的計劃告訴了肖海龍自己,連底下的各艦艦長都不清楚,這就更別說聯合艦隊的葡萄牙、西班牙人了,萬一他們無意中泄漏了計劃,這次的作戰策略就會失敗。
在明島北麵不到七百裏就是納米比亞,這裏是一個屬亞熱帶幹旱、半幹旱氣候的地區,沿海有狹長平原;內陸全屬高原、山地,一般海拔一千米以上,最高點兩千六百米。中部為中央高地;東部為卡拉哈裏盆地的一部分;西部沿海一帶為沙漠性平原。十五世紀,荷蘭、西班牙、英國等殖民者接踵而至,這裏的形勢有點複雜,各國的殖民點互相交錯,其中的情報、探險人員很多。好多時候海盜都會從這裏的沿海港口出發,根據獲得的情報進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