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洛陽的規模(1 / 2)

李紹賢對於向迪勒拉山脈以東的開發不遺餘力,使得新洛陽的麵積不斷的擴大,逐漸的占據了迪勒拉山脈以東的廣大草原地區,這裏是後世世界上最好的牧場之一,具有世界糧倉和肉類基地的稱呼,但是現在還處於最原始的狀態,李紹賢就開始了對這裏的改造和發展,使得這裏的人們開始迅速的對外接觸。

原始的部落生產的效率肯定是非常低下,新洛陽帶來的新式工具、農具在這裏非常暢銷,但是這裏沒有固定的貨幣,主要是以以物易物的貿易形勢,但這並沒有妨礙人們使用新式工具、農具的積極性,也沒有打擊商人們的交易熱情。大量的牛羊牲畜在吃用不完的情況下,人們隻好放棄,但是這些遠來的商人們願意使用他們的鍋碗瓢盆、鐵犁、鐵鍁、精美的服飾來交換,這讓他們非常高興,開始的時候,甚至都不知道互相的價值,一口精美的鐵鍋就可能換來一頭肥碩的壯牛,一把可收的砍刀就可以換來一批健壯的坐騎,這就讓那些商人們趨之若鷲。

商品交換的高度發展,逐漸在這裏流行了大明的貨幣,比如銅幣、銀元,以為無論是商人還是土著人都發現以物易物的交易有時候很不方便,就選擇了銅幣、銀元作為商品的一種保證。李紹賢麵對這種情況,就適時的見了一座鑄幣廠,為了保證這些銅幣、銀元不會被一些奸詐的商人投機取巧,李紹賢就采用了水壓機鑄造,以大明本土的銅幣、銀元為模板鑄造出了精美的貨幣,不料另一個情況出現了,這些精美的貨幣好多都被那些土著人收藏起來當做了裝飾品。當李紹賢發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就有些哭笑不得,為此貨幣鑄造廠就開展了另一項業務,那就是專門鑄造一些精美的飾品用來銷售,竟然獲得了不菲的收益,這是另一個意外之喜。

隨著領地的不斷發展,李紹賢就繼續培訓大批的基層管理人員,這些基層管理人員第一個接受的就是大明的文字,必須要認識五百以上的漢字,能夠熟練使用這些漢字的人才能成為小鎮一級的地方官員,要想得到再大一些的地方官員,就必須認識一千以上的漢字,這就再次讓學習漢字的高潮在這裏興起。人們逐漸的認識到,隻有掌握了這些漢字才能更好的融入新洛陽的發達地區,才能生活得更加舒適,從而達到了漢字在這裏的迅速普及,新洛陽地區的漢字學校也就是這樣在廣大的地域裏不斷建立。

對於開始擴張的土地麵積,李紹賢建立了十幾個省份,各省都設置了省長,這些省長自然就是由大明的本土官員來當,其餘的就從最早的新洛陽地區選拔。為了保證對這些地區的有效控製,無論從金錢上,還是從武器裝備上,李紹賢都製定了一係列嚴格的製度,並且警告那些來自大明本土的官員,必須嚴格遵守這些規章製度,否則將麵臨嚴厲的處罰,並且告訴他們,如果不能齊心協力的搞好對這裏的有效治理,將來他們這些人可能似無葬身之地。僅僅占據這裏人口十幾分之一的大明本土官員自然知道這樣的危險性,他們必然會盡心盡力,兢兢業業的執行李紹賢的政策。

現在李紹賢已經占據了後世阿根廷麵積的一半,還包括大部分的玻利維亞,麵積達到了近二百萬平方公裏的巨大地域,相當於大明本土麵積的十五分之一,這是因為在朱有孝的大力開拓下,占據了廣大西伯利亞地區還有西域省一帶的地方,要是後世的麵積,那幾乎就是五分之一了,而且李紹賢現在把這些地方治理的還是非常好,甚至堪比大明本土的治理水平,這就充分體現了李紹賢本人的能力,也從側麵體現了大明官吏學院的教學水平是非常高,設立這個學院的必要性。要知道在現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任何國家建立過這樣的大學,用來培養專門管理國家社會的人才,這是朱有孝根據後世的經驗設立的,提前了三百多年的時間,走到了專業的管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