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1 / 2)

看到大片的土地不用付出任何代價都劃到了自己的管理範圍,艾沙德總督雖然懷疑沙俄帝國的誠意,但是還是很高興的款待了使者一番,然後就將這個喜訊以及所標誌的地圖一起送到了奧斯曼帝國首都,交給了穆拉德四世。

穆拉德四世看到地圖以後也是非常高興,他根本就沒有想到這是沙俄帝國的陰謀,還認為是在自己強大國力威嚇下沙俄帝國作出的妥協呢。接下來就直接命令艾沙德總督前去接受這些地方,好想忘記了還有李鴻基這個勢力的存在。

李鴻基現在也不知道沙俄帝國已經把自己占據的地方私自轉給了奧斯曼帝國,隻不過他一直都在備戰。無論是他的北邊還是西邊、南邊,都是他的戰爭對象,波蘭--立陶宛王國劃給他地方駐紮根本沒安好心,沙俄帝國一直都是虎視眈眈,就算是克裏米亞汗國沒有不太友好的舉動,但也不敢掉以輕心,畢竟他們受奧斯曼帝國控製,而且這片土地還有不小的爭議,他隻能時刻準備著應對。

接到穆拉德四世的旨意,艾沙德總督就開始準備接受這些所謂的戰利品,他也沒想想哪裏還有李鴻基這個龐大的勢力,自己是不是能夠惹得起,看起來不崩掉幾顆大牙,這家夥就不知道誰是惹不起的人。

格萊三世目前是克裏米亞汗國的國王,他的統治區緊鄰著李鴻基的勢力範圍,對於李鴻基這個勢力的存在非常不爽,因為他的許多臣民都跑到李鴻基哪裏去了,但是沒有艾沙德總督的命令,他也不敢擅自與李鴻基開戰,曾經的幾次試探性糾紛,都以他的慘敗結束,李鴻基軍隊的戰力讓他害怕。

艾沙德總督現在得到了穆拉德四世的命令,自然就會支持格萊三世對李鴻基勢力的攻擊,但是想要格萊三世出兵,他也得表示出自己的誠意,於是他便帶著五萬奧斯曼帝國士兵協助克裏米亞汗國,而克裏米亞汗國自己也出動了五萬士兵,浩浩蕩蕩的十萬大軍開向李鴻基的勢力範圍。

李鴻基對於這個情況早就做好了思想準備,他沒有在混戰的時候參與戰爭,趁機擴大地盤,並不是他沒有實力,他隻是想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當然了,三個月前的實力比現在確實弱一些,那時候隻有一萬多可以參戰的軍隊,現在他已經擁有了二萬五千騎兵,還有五千多步兵,而且這些步兵屬於近現代的部隊,他們裝備了步槍、手搖機槍、迫擊炮、步兵炮,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最先進的作戰方式和觀念,根本不懼怕騎兵的集團衝鋒,這對於那些草原遊牧民族賴以騎兵衝鋒的戰術來說,才是最致命的打擊。

十多萬的奧斯曼帝國、克裏米亞汗國的聯合軍隊從兩個方向向李鴻基壓來,李鴻基也不在乎,他將部隊布置在亞述海西側的低地地區,選擇了比較大一點的米烏斯河流附近,在離河岸二裏遠的地方建立了步兵陣地,縱橫交錯的壕溝在這一帶迅速變成了一支鐵刺蝟,到處都是李鴻基的阻擊點,二裏以後的地方將是最主要的核心作戰陣地,將要把奧斯曼帝國聯軍徹底殲滅在這一片地域裏。

李鴻基選擇的陣地位置是非常有講究的,如果在河邊建立陣地,那是最好的擊潰戰方法,等到奧斯曼帝國聯軍半渡而擊,可以以最小的代價擊潰他們,但是這樣不足以讓他們畏懼,集結了更多的兵力還可以再次發動戰爭,李鴻基的目的是一次性解決這些全部來犯的軍隊,一次性的將這支聯軍全殲,從心理上讓他們產生畏懼,從此再也不敢有和明軍作戰的念頭。

從兵法上講有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最理想的戰略理念,而李鴻基這次的打算就是憑借強大的打擊能力,徹底屈人之兵,和兵法上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有異曲同工的效果。因此,李鴻基這次的戰術安排可以說和整個戰略目的息息相關,打得好就可以一勞永逸,達到朱有孝的戰略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