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常潤的崛起(一)(1 / 2)

諸位王兄、王侄都有了自己的領地,朱常潤還在和朱常浩一塊混,自己也覺得心裏不舒服,在朱有孝的不斷鼓勵下,朱常潤也決定弄到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地。尤其是李鴻基在克裏米亞半島獲得侯爵,成為了大順侯國的大順侯,這就更讓朱常潤放下心來,不再擔心朱有孝會給自己挖坑,別人都可以獨立建立自己的領地,自己屬於皇族,那就更可以了,朱有孝和曆代君主肯定都不同,於是就打算實現自己的領土夢想。

在朱有孝下發授予李鴻基大順侯的時候,同時也把這份意思連帶書信一起讓人捎給了朱常潤,書信的意思是讓朱常浩和朱由崧想法幫助朱常潤,在波斯灣的最裏麵角落裏建立一處領地,那裏現在還是一片不毛之地,需要花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同時朱有孝也答應二人,讓他們從大明遷徙二十萬人口,還有一些不錯的工業機械,讓他們更加強大。

朱有孝在來信的同時,還給朱常潤送來了五千士兵,帶隊將官叫冒辟疆。冒辟疆生的眉清目秀,但是卻一點也不文弱,白淨的麵皮在軍校長期訓練中也沒有曬黑,反而顯得更加健康。身高五尺三寸左右,拿後世的公製來說就是1米75,這是標準的健美身材。穿著標準的明軍軍官服裝,良好的身材配上這身軍裝,簡直就是一個標準的美男子。不過任誰也想不到,今年隻有十九歲的冒辟疆是學院中十大優秀學員之一,各項成績非常平均。

接到朱有孝的命令,冒辟疆非常高興,現在大明本土非常穩定,和平年代是士兵最大的不幸,也是士兵最大的驕傲。冒辟疆不願意驕傲下去,他的夢想是馳騁在硝煙彌漫的戰場,為大明開疆拓土,成為一名戰功卓著的將軍,現在朱有孝就給了他這樣一個機會,不過不是在大明,而是協助朱常潤奪取一塊領地。

冒辟疆也不在乎這些,隻要是對大明有利就行,尤其是朱有孝親自下的命令,簽發的任命書,這就讓他更感到驕傲。不過朱有孝說了,這次是幫忙的性質,但是如果失敗了,就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大明本土做將軍了,成功了,那就好說了,無論是留在朱常潤那裏,還是回到大明本土,都是將軍的官銜。因此冒辟疆是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打出自己的水平來。

冒辟疆還有兩個助手,一位是曆史上的“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他比冒辟疆要大上五歲,已經是一位縣令了,但是朱有孝一道聖旨下來,就把他也給調了過來,協助朱常潤建立領地。另一位則是冒辟疆的同學王政,不過他卻是特戰專業的學生,家傳武藝,機智勇猛,因為和冒辟疆非常要好,這次是主動要求一起過來的,意圖建功立業。

看著朱有孝給他派過來的助手,朱常潤笑的嘴都合攏不住了,看起來朱有孝真的是希望皇族親人能夠強大起來,這不是虛情假意,看看派過來的這三位青年才俊,就知道朱有孝是多麼用心。

除了這三位官員以外,再看帶來的士兵,這些都是剛剛從大明軍隊複原回家的老兵,他們穿的都是軍用便服,也就是訓練服,這是根據朱有孝采取的自願原則組織起來的,屬於誌願兵,不在大明軍隊係列,但是這些都是經曆過戰場的老兵啊!可以說他們的作戰意識非常好,經驗豐富,相對於新兵來說,他們就是最精銳的士兵。

這五千誌願兵是退役之後,響應朱有孝的號召,再加上為大明開疆拓土的偉大動力,他們紛紛報名參加這次行動。從財力、物力上,朱有孝對這次行動也是付出了很大代價,因為這可能是最後一次為皇家子弟幫忙了,不過這次的戰爭費用不會讓大明的國庫出一分錢,所有的一切費用支出都是由大明皇家騰龍銀行出資,這也是屬於私人性質的戰爭,和大明帝國沒有關係,就算是軍人的傷亡、殘廢補助金,也會由朱常潤即將建立的領地負責,大明皇家騰龍銀行負有連帶責任,這就是公司製的用兵工會肇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