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2 / 2)

完美的計劃,絕佳的發動時機,精準的攻擊線路,讓奧斯曼帝國軍隊獲得了最好的作戰效果。潰敗的步兵很快就將波蘭“翼騎兵”的衝鋒道路堵死,他們隻好調轉馬頭向回撤,企圖拉開距離以後,再次獲得衝鋒線路,但是機會已經沒有了,趕到他們後麵的奧斯曼帝國騎兵軍團已經開始劈殺,而伊*格萊的隊伍再次繞了過來,這次迫擊炮的目標就是“翼騎兵”,三輪炮擊過後,“翼騎兵”就和步兵一樣潰敗了。

在戰場上最可怕的就是潰兵衝陣,他們不但會把預設陣地衝破,更大的作用是衝散軍心。其實在前沿陣地的兩波士兵也不過不到兩萬人,就算是加上波蘭“翼騎兵”也就三萬多人的樣子,瞬間發動反擊的奧斯曼騎兵軍團也隻有三萬人的樣子,但是就這些人很快的就把哈布斯堡聯軍的整個兵營都衝垮了,近二十萬大軍全部潰散,結果死傷無數。

南邊攻擊的哈布斯堡聯軍很快就得到了失敗的消息,還沒等奧斯曼軍隊發動反擊,他們自己就先開始逃跑了,結果也是損失慘重。

聯軍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聚集到大量的軍隊,但是最大的缺點也是軍隊太多,指揮不靈,以但一部分軍隊戰敗,就很可能連累到更多的軍隊。哈立德酋長和伊*格萊正是考慮到了這個觀點,他們采製定了這個絕佳的戰術,並且他們成功了。

援軍敗退以後,留在維也納城裏防守的士兵更是人心不穩,城頭也堆積了足夠的浸滿了石油的石塊,接下來就是發射引火的陶罐和火球,熊熊的大火在東城門燃燒,城頭的士兵死傷慘重,徹底失去了戰鬥意誌,隨後就被奧斯曼軍隊攻破了城牆。

維也納是一座擁有悠久曆史的古老城市,也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中心,隨著哈布斯堡皇族興起,發展迅速,宏偉的哥特式建築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十五世紀以後成為羅馬帝國的首都和歐洲的經濟中心。手工業和商業極為發達,財富、藝術品無數。

按照以往的慣例,每次攻下敵方城池以後都會徹底搶掠一番,最後摧毀這座城池,免得再被地方利用。但是這次奧斯曼帝國卻沒有這樣做,因為穆拉德四世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好,除了大部分財富被軍官、士兵私自收藏,自己的收獲很小,基本上抵不上戰爭的投入,除非自己親自帶隊。但是不允許士兵私藏財物的話,又會讓士兵和帶隊的將領失去以後的戰爭動力,綜合這兩種情況,穆拉德四世想到了一個更加絕妙的主意,讓軍隊和自己都得到好處。

士兵進入維也納城以後,並沒有大肆殺人、放火,除了擊斃軍隊抵抗勢力以外,對於投降和放棄抵抗的人都沒有屠殺,隻是對維也納城內的家庭、店鋪、國庫進行了搜刮,這些錢大部分也變成了軍官和士兵的私人物品,這些都是慣例,誰也沒有改變。

但是和以往不同的是,將所有俘虜和哈布斯堡家族的重要人員集中到了一起,哈立德族長親自和他們談判,不錯,就是和他們談判。哈立德族長告訴他們,奧斯曼帝國不貪圖他們的土地,自己的土地已經足夠大了,之所以要攻占維也納,是因為他們幹涉了奧斯曼帝國內政,鼓動和支持奧斯曼帝國境內叛亂,給帝國造成了巨大損失,因此必須要對他們進行懲罰,也就是說他們可以被釋放,但是必須要交納贖金。贖金是遊牧部落的一項重要財產來源,奧斯曼帝國很久內有這樣做了,現在又重操舊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