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這個泥塑將軍雕像的原型應該就是這座元墓的墓主了,但奇怪的是,為何兩邊還供著兩隻動物呢?這就讓孟曉飛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了。
這時陳斌又有了新的發現,喊孟曉飛到泥塑的背後去,孟曉飛聽聞趕緊走了過去,赫然看到了一塊兩米多高的石碑,上麵密密麻麻地寫著很多小字,卻又不是漢字,看了半天也不認識一個。
孟曉飛一臉迷茫地看向了陳斌,陳斌卻說道:“我見過這種文字,可以認得出這是蒙古語,但具體寫的是什麼我也不認識。”
你也不認識,這說了不跟沒說是一樣的嗎?
孟曉飛剛要抱怨,陳斌卻像變戲法般從包裏取出一個dv機模樣的東西。
隻見陳斌用這個dv機對著石碑上的字一行一行掃過去,看著機器屏幕,一點點把碑文上的內容讀了出來。
原來,這個dv機一樣的東西可以把拍到的文字自動翻譯成簡體漢語,有了這個,看懂這些碑文不成問題。
孟曉飛也湊過去跟他一起看,讀完整個碑文內容之後,終於搞明白了這個墓主的生平往事。
原來這個墓主是元末的一個蒙古將領,十四五歲就開始隨軍出征了,一生之中征戰無數,逐漸也立下了很多汗馬功勞。
他四十八歲的時候,奉命在萬荷湖一帶征討一股躲在湖區的叛軍,但卻不幸中了叛軍的冷箭,中毒身亡,屍體落入敵軍之手。
後來,叛軍雖被剿滅,但這個將軍的屍體都已經開始腐爛了,朝廷念其忠勇,賜下防止屍體腐爛的駐顏明珠,並找了當地一個身懷異術的方士為其屍體進行處理,讓這個將軍的屍體麵色如生,與生前的樣子並無二致,朝廷後來又撥下重金,派匠人在萬荷湖附近為其修了一個規模不小的地下墓葬,作為他的安息之處,隨他征戰的黑馬和一條大黑狗,也是其生前的喜愛之物,後來隨其一同陪葬,埋進了地宮之中。
看到這裏,陳斌開口說道:“怪不得,我在來的路上,還看到一條細小的分岔通道,通向了一處殉葬坑模樣的地方,估計當時抓到的一些叛軍俘虜,都被活活殺死為此人殉葬了。”
“然而奇怪的是,在殉葬坑裏卻沒發現任何屍骨,隻在一邊的牲畜坑裏發現了很多牛馬之類的骨頭,看來,這座古墓裏,一定發生了一些不為人知的詭異變化。”
聯想之前襲擊自己的怪物,以及殉葬屍體的失蹤,孟曉飛考慮這兩者會不會有些關係?難道那些屍體都被這些怪物吃掉了?
然而這也隻是孟曉飛一廂情願的猜想而已,這麼不著邊際地推想一通之後,也沒有什麼確定的結果,不如先從這個山洞裏出去,把這裏的消息告訴等在山上其他人再說。
孟曉飛跟陳斌分別在祠堂的前後轉了一圈,確定再也沒什麼發現,隻能再次來到正廳的雕像前與陳斌彙聚,準備一起離開這裏。
要走之前,孟曉飛突然覺得雕像手上的那把大刀甚是逼真,想去查看一番,他走到雕像近前,隨手摸了一下那把長刀,又用力抓住試了一下,發現果然沉重無比,估計有七十公斤,是一把一般人都耍不動的真家夥。
這時候陳斌已經走到中庭外麵,快要到祠堂門口了,他見孟曉飛遲遲不出來,便轉身回頭喊道:“快點,磨嘰什麼呢。”
孟曉飛回應道:“來了!”說罷便快速追了上去。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孟曉飛剛跑出去沒幾步,就聽到泥製的雕像下麵轟隆隆作響起來,孟曉飛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轉身之後這才看到雕像底座下麵貌似有什麼東西在拉動著,三座雕像連同底座都被拉得慢慢往後退去。
陳斌也聽到了響聲,又從門口折返了回來,看到眼前這個場景,他跟孟曉飛一樣,有些稍稍發愣,半天都沒反應過來。
隻見那三座雕像終於慢慢退到了最後麵,露出了雕像底座下暗藏的三個方形暗格,兩人定睛看去,發現在這下麵放置著三口石製的長條形大箱子。
孟曉飛呆呆地看著這些石製的長條箱子,突然靈機一動像是想到了什麼,既激動又緊張地對陳斌道:“這些不會就是墓主的棺槨吧?”
陳斌觀察了一會兒,這才回答:“碑文上不是說有地宮嗎?墓主的屍體怎麼會這麼草率地葬在這裏,我估計不是,不過不管裏麵有什麼,打開看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