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談笑風生世波厄,唯有正氣在心中(一)(1 / 2)

就在王中原的鎮定自若之下,身邊來自不同國境的名家好手均是沉靜安定地等候各地的好手齊集於此,沒料這個靜瑟空幽的秋海棠林子就像事先預備好的一個是非地一樣不出一個時辰,便會熱鬧起來,從而打破這裏原有的寧靜。

這片林子均以秋海棠為多,時值秋初,海棠花還未繁開,不過棵棵樹木蒼勁蔥鬱,高大成林,這裏無人管理,更沒有能工巧匠修繕打點,才會有眾人眼前這般盛況,雖說不如園林宮廷之內的具備賞心悅目,但世間沒有精心打點過的美景才是順應成長,有著巧奪天工的蓬勃大氣。

鳩摩弘法就像見到了博學多識的前輩高人,也把持不住心中的疑團,虛心向王中原請教一二,整個人倒是在巴結他的威名與江湖聲譽,想趁此良機增進感情,也便於眼前形勢,段思君為人剛直硬氣,又身為段氏皇族子嗣,對一切都是眼高於頂的清冷,當然不明白鳩摩弘法為何要腆著臉去殷其所好了,心裏說不出地鄙夷低賤,身為武林中人,竟無半絲尊駕顏麵,與之為伍有失自己的身份。但不知鳩摩弘法這也是權衡適宜,化整為零的做法,在他心裏的打算,斷然不是段思君能理解體會的,有偏見、誤會、輕視、小看也是難免的,他隻想與人為善,令人看不出他的真實用意,到時候以此之間的交情,方便出手,也算是察言觀色運用到極致。

王中原就像事先得知了一切,果不出他所言,林子四麵八方均有武林中人齊集於此,不出一刻時間,天台寺的雲溪禪師與福建武夷山的靈源道長一並前來,他們談論契機,甚為親近,一見到早先來的幾人也是客氣謙虛地先打招呼,然後視若旁人地繼續談起近來的江湖趣聞;四川峨眉金頂佛光寺的道陵大師隻身前來;後麵還有前不久在李嘯雲手中吃了大虧,耿介負恨的姬無花、龍在天等人也是相續趕來;還有王中原的幾位得意弟子,許興傑、鄧興豪,以及他的三位兒子,王興智,王興勇,王興英三兄弟一道前來等;就連少林寺此次由般若堂首座本根親自奉方丈之名,攜同二代之中武功驚人的不少弟子一並前往,少說也有十五六人之多,但論人數之甚,實力之強而已,當少林寺與王中原一家最甚,而且此事關乎著整個少林寺的名聲與地位,從上而下十分重視,像天台寺與峨眉金頂佛光寺均是受了少林寺的邀請,前來助陣,以備其他心術不正之人趁亂圖謀不軌,壯大聲威,更視今日之舉誌在必得。

少林寺聲勢浩巨地派來眾多好手,又有江湖中那麼多成名高手助陣,倒是足以震撼人心,叫其他人也不敢輕視小瞧,即是示威,又是攝敵,生怕一旦鬥起來,傷亡慘重是難免的,就怕圖謀不軌之人趁亂將少林武學占為己有,少林寺的聲威顏麵何在?方丈所交代的重托又如何完成?那部《洗髓經》是達摩祖師遺留給少林寺至高無上的武學,豈能再遺失流傳江湖之中,成為少林寺最大的愧憾。

一看到少林寺高僧以及二代之中頂尖的弟子陪同,鳩摩弘法為人奸邪,擅於審時度勢,精通辭辨,上前以示友好地奉承道:“原來是少林寺‘參、心、性、觀、悟,相、根、無、怖、懼’十大神僧中的本根禪師,貧僧吐蕃密宗,人稱‘大輪明王’鳩摩弘法,失敬之至,有望前往少林寺參禪悟道,同研佛理,今日能在此得緣一見,實乃貧僧慕名已久,深感欣慰。”本根合什行禮,慈笑善目地應道:“原來是國師,阿彌陀佛,國師客氣了,同為釋家弟子,怎敢說拜會,少林寺禪宗源遠流長,相傳盛久,不敢妄自尊大,小言天下,國師既是同道中人,大可上少室山一同參詳便是。”鳩摩弘法笑道:“承蒙本根禪師賞識,如有機會,定會登臨拜訪。”本根客氣地道:“國師言重了,佛門廣度,不敢吝惜,隻要有此慈悲之心,便可交流。”鳩摩弘法察覺到本根的語出雙關之意,隱有難堪,羞愧地退至一旁,自是有做賊心虛的膽怯。

為了緩解眼前尷尬緊張的氣氛,王中原站出身來,充當此次邀集天下好手之間的和事老,朗聲道:“既然武林同仁都來的差不多了,那麼我們前往黑龍潭再議大事,何必有傷和氣,即為同一個目的,需得顧全武林道義才是,我王中原不才,又深得少林寺的器重,實在是十大神僧給足了我麵子,將今日大事都交予老朽處置,恬知難以克當,也就知難而上,請各位英雄跟隨我來,前麵有歇腳之處,想來不少豪傑都是千裏迢迢遠道而來,怎能怠慢,當務之急是休養生息,安心整頓,好過在此受蚊蟲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