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急難行義不易更,永擔重任李吟風(一)(1 / 2)

趙瑗瑗心下一沉,大覺天地之大竟無她立身之所,愁苦地應道:“其實我也漫無目的,本想一心求死,沒想到偶遇大哥、大嫂不顧性命之危仗義施救,如我趙瑗瑗再執迷不悟,未免辜負你們一片苦心,但又覺不敢驚擾,耽誤了你們的大事,所以我想回臨安皇宮去。”

李吟風點頭沉吟片刻,認同她的想法,讚道:“弟妹既然想通了,我們不甚欣慰,這樣也好,你本是堂堂大宋公主,跟著我等餐風露宿,日曬雨淋,過著暗無天日的苦日子,未免委屈你高貴的身份,我等也不能照顧周全,萬一遇到凶險分身無術,何況你已經身懷六甲,你與孩兒有個三長兩短,李吟風怎麼對得起大宋,對得起遠在家鄉的爹媽,更無顏立足於世。”

趙瑗瑗道:“大哥其實多慮了,此事但是媛媛不敢麻煩你們才是,我有孕在身,行動多有不便,難免會成為你們的負贅,真正麻煩的人是我才對。”

畢雅涵在旁插話道:“姐姐真要隻身一人回到臨安皇宮去嗎?此事是否慎重三思?”

趙瑗瑗聞她話語中似有顧慮,不又好奇,反問道:“怎麼?這樣有什麼不可的地方,其實涵妹你既是雲的嫂子,也自當是我趙瑗瑗的嫂子,當我得知雲與大哥的爹媽慘死的噩耗之後,倍感痛心悲傷,承蒙你們二人不棄與照顧,趙瑗瑗才重獲新生,從此以後視你們為最親之人,常言道:長兄為父,長嫂為母。雖然雲一時迷失心誌,壞事做盡,但他在此世上唯一的親人便隻有大哥、大嫂,我也深受你們大恩,無以為報,嫂嫂有什麼話不妨直言,切莫見外。”

畢雅涵看了看李吟風,似要征得他的意願,問道:“風哥真要放任趙姐姐不管嗎?她肚中孩兒畢竟是你們李家的骨血啊,難道你也變得冷血無情,失去了理智不成?”

李吟風驚怪莫名,目瞪口呆地問道:“難道這有什麼不對,我等在江湖中漂泊慣了,怎敢與位及榮貴,金枝玉葉的公主相提並論,我出此無奈也是慎重考慮。涵妹覺得還有什麼紕漏?”

趙瑗瑗也不想二人為了自己的事大肆爭執起來,與李吟風的觀點大為認同,遊說畢雅涵道:“是啊,大哥雖行事粗枝大葉,但待媛媛這番心意已經仁至義盡,嫂嫂何必責難,再說我現在倒不會影響二位,時日已久,恐怕就會成為你們的拖累,還是回到皇宮之中,那裏十分安全,大小事務都有人代勞操心,不必擔心。”

畢雅涵堅決反對,“姐姐此刻回到皇宮無疑置入更加凶險之境,早在我們初次相逢時就已經針砭時弊,今日我還是讚同不回皇宮為妙。”

李吟風還是不明白畢雅涵的擔憂顧慮,問道:“涵妹未免杞人憂天了,弟妹乃是趙氏皇族,如假包換,而且當今天下局勢大有好轉,也不必畏懼金人,朝中上下人人齊心思國,大宋江山穩固也是指日可待。既然同為皇室血脈,高宗自會比你我二人更加珍視弟妹的安危,必然悉心照顧,無微不至。”

畢雅涵卻不認同地堅持道:“風哥與姐姐都隻看到表麵,卻絲毫不知大內深宮之中危機四伏,險困重重,不亞於江湖之下,敢問你們可知道高宗為何遲遲不下令痛擊金人,收回失地;又為何對先帝與欽宗一直置之不理嗎?”

趙瑗瑗一聽心情一下沉浸,緘默不語。李吟風嘿嘿一笑道:“事情並非你想象那麼複雜,大宋以往不足具備與敵放手一搏的實力,兩軍交戰,勝負關係微乎其微,稍有一絲貽誤就會造成難以想象的大損,高宗已經竭盡全力為天下百姓設想,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想他自有苦衷,我等一介草民何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畢雅涵一本正色地否決道:“非我對當今聖上的治國之道與雄才大略存有懷疑,實在是天下心鑒眼明之人都有目共睹的事實,毋需我在此危言聳聽,惡語中傷。風哥想想,你與你兄弟二人打小感情要好,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甚至現在也難以接受今日所發生的一切,也不願接受李嘯雲變成一個逆天而行,壞事做盡的惡人,我知道此話已成為你心中難以愈合的創傷,非我多言,但這已是不爭的存在;再拿你告訴我得知的家境而言,你們李家在幫源洞一帶也算是人丁旺盛,英才輩出的一大家族,可惜你的堂族臨親們為何要聯手對付你們一家,而不是其他任何人,試想手足尚且可以為了一己私欲而相殘迫害,情如兄弟的一家人都有反目成仇的殘局,在皇宮之中,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怪誕離奇自然不在話下,都說一入侯門深似海,最是無情帝王家,趙構尚能對待生他養他、同胞手足的父親、皇兄薄情寡義,也不乏對待其他任何人,姐姐如回到皇宮,也不乏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甚至比江湖還要險惡萬分。”

李吟風為了顧及趙瑗瑗的感受,不時不觀察她的麵色變幻,生怕她剛死裏逃生又準備自投虎口,這等悲戚慘厲的結局是誰聽了都會成為心裏的痛楚,賠笑道:“涵妹你未免言重了,或許此事也隻是你妄加推測,不足根據。何況弟妹和藹可親,善良大方,怎會對當今聖上存有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