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浪子回頭金不換,同心合力擋大難(二)(1 / 3)

沈聞疾聽女兒不禁在抽泣,轉過頭去如實相告:“李少俠他身負的傷勢並無大礙,不過……”

畢雅涵就算再清醒冷靜,也不免心如煎熬,追問道:“不過什麼?風哥若有個三長兩短,我畢雅涵也不願活了,他……他……這樣不死不活,失魂落魄的樣子,怎會變成這樣?”

“哎!老夫曾對嘯雲有過教誨,雖非師徒,但情若父子,沒想他會淪落為今日這般田地,老夫實在是誤人子弟,罪孽深重。與他大哥也是最近才結識,方才知曉原來嘯雲與吟風少俠是血肉相連的親兄弟,無奈造化弄人,竟讓他們兄弟反目成仇,害吟風少俠落得這副模樣老夫也愧仄萬分。他體內功力精純渾厚,及時護住了心脈,外傷,內傷皆不足為慮,老夫算不上救死扶傷,但亦能竭盡所能將其治得完好無損,隻是他定是為親如骨肉的兄弟之事感到過意愧當,所以……所以心神沮喪,難堪重創。”

在場之人都知道心中的創傷還需心藥治,才可以化解消弭痛苦,否則醫不得法,諱疾忌醫隻會加劇他的病情往不可設想之境惡化,然而,連自忖醫術高超,救死扶傷的沈聞疾都束手無策,其他人隻有望而生畏了,整個場麵變得唉聲歎氣,氣氛沉悶。

而牛皋卻衝至李吟風跟前,屈身跪地,神色激動地伸手抓住李吟風的右臂,輕輕地搖晃他那有氣無力的殘驅,大聲喊道:“風兄弟,你這是怎麼啦?想你一直百折不饒,絕不低頭,如今竟會變成這副模樣,你醒醒,看看我是誰?我是牛皋啊,怎麼忘了當年我們太行起誓,各自激昂誌氣,擊掌為約,不將韃虜盡驅,不盡收失地,讓天下從此永享太平為畢生心願,如今你……卻……”

畢雅涵生怕他的魯莽讓心愛之人的身體整個被拆散了,擔憂地輕言勸道:“牛大哥,吟風他……”

沈聞疾也是不住勸慰:“牛將軍,吟風少俠身子虛弱,你的心情,老夫最能體會,還是且讓他靜心休養幾日後再看看,否則……”

牛皋難以自已地大喊大叫,對二人的勸阻充耳不聞,“不成,吟風兄弟,你可知道我們‘嶽家軍’已經籌備萬全,就等你重振精神與我們一起上陣衝鋒,將惡貫滿盈的金賊殺個痛快,嶽大哥那邊朝廷也好像鬆口了,準備讓他重回軍營,有望派楊沂中將軍前去勸悔嶽大哥重回沙場,當時候我們兄弟同心,共攘大事,何其壯哉!如今我大宋上下齊心,鬥誌高昂,勢必一舉收回河南、河北,難道你忘了我們的誓言,要歃血沙場,丹心報國嗎?卻在這裏為小事耿耿於懷,而棄天下黎民百姓不顧,這是膽小鬼,懦夫所為。”

畢雅涵反斥道:“牛將軍別說了,我念你是風哥的結義兄長,若你再拿言語刺激他,對他再增傷害,休怨我對你無禮得罪了。”

牛皋情緒又低落許多,聲音嗚咽地道:“風兄弟,但牛皋這次卻又不得不來,就算再忙脫不開身,也要前來見見你,朝中奸佞小人卻在作梗,朝廷局勢並不明朗,而且……屢年興兵北伐,勞民傷財,朝廷乃至皇上對我部大有懷疑猜忌,嶽大哥又在守孝,我本想前去廬山將實情告予他得知,順路過來探望我們當年最為年輕,最為堅定的兄弟,誰料竟會是這樣……”

畢雅涵、沈聞疾、沈凝三人見他說到這裏,也情難自禁地流下淚水,誰也難想象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也有多情柔懷的一麵,可是李吟風是否真能聽得進去,都不由專注著他此刻神情的變化,那怕隻有一絲的微弱聲息也算是莫名的欣慰。

牛皋緩緩地鬆開李吟風的左臂,看樣子也知難而退地放棄,那種不甘的遺恨躍然臉上,甚為痛惜不已,緩緩沉凝地站直起身,準備轉身離開,不再增添他的重負,給他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恢複,畢雅涵又緊抱著李吟風不住地輕泣,沈聞疾見牛皋這樣的大英雄都愛莫能助,唏噓長歎,熱心地關慰一句:“牛將軍這是準備前往何處?”

牛皋悵意地抬起頭,透過樹蔭之間的空隙望著天上的雲淡風輕,感歎一句:“吟風兄弟如今變成這樣,我怎敢再蓄意刁難,就算他重恢心智,也不便再慫恿他與我們一起上陣殺敵,隻會再增他心間的痛苦,更讓我等再增罪孽,所以……有勞先生費心,盡量將他治好,對於今日之事,全當我牛皋沒有出現過。”

“將軍的苦心天下人無不感激銘懷,隻是……”沈聞疾欲言又止,這時一直在旁靜坐調息的段思君終於也不再沉默,說道:“還望牛將軍將天下黎民百姓的苦厄時刻擔在肩上,如你們這支忠勇無雙、為民請願的仁義之師都救不了大宋,天下還能有誰能力挽狂瀾?我雖為南陲大理子民,但與大宋唇齒相依,大宋淪陷,大理乃至天下皆落得一個唇亡齒寒的不淒慘烈下場。”

牛皋會心一笑,“我等即為大宋子弟,無時不刻不想故土的家鄉父老,他們又何嚐無時不刻受盡胡虜的淩辱肆虐,每每想起,無不令我對金人恨之入骨,大理也好,大宋也好,想必都隻願天下太平,再無戰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