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嘯雲聽到雙方言辭激烈,無暇回頭看看此刻情景如何,隻聽到拳風獵獵,雙方已是交上了手。既知秦檜要施計毒害嶽飛,此事關乎著天下命運,勢別不容片刻耽誤,盡快將此事告知韓世忠得悉,望他能想想辦法,規勸趙構,唯天下能與嶽飛不分軒輊之人隻有韓世忠一人了,何況他忠心不二,深得趙構重器,除此之外,無人能改變當前局勢。
為了仁來鳳與秦熺追趕上來,先朝著臨安西首兜了一個大圈子,自己隻顧逃命將其引至韓世忠身邊,後果不堪設想,難脫其咎。情勢雖急迫,但李嘯雲心思慎密,還未做這等糊塗的打算,害了韓世忠性命,若是如此,自己更該天下人得之而誅。
黑夜下,越奔越遠,不聞仁來鳳與秦熺追趕的聲響,似乎被少林寺幾位德高望重的首座們纏住,心下方感些許寬解,一路上冷汗直涔,心緒難寧,此刻終於能得以間隙喘息,不由釋然,正在舒了一口氣時,由北首方向傳來一聲急切的馬蹄聲,居然這麼晚了還有人連夜急趕,以此推測,是趕往臨安有急事稟告朝廷。
聽駕馭千裏良駒之人呼喝催促的聲音聽出,李嘯雲喜出望外,朝著那趕路之人狂喜地喊道:“大哥,我是小龍,能否稍等片刻?”
真是喜從天降,竟然是李吟風,他緊掣韁繩,聽到坐騎一聲嘶鳴,整個人似乎停止下來,語氣興奮地喊道:“果真是小龍?你怎麼在這裏,不是應該和弟妹一起好好找尋孩子的嗎?”
李嘯雲心間一酸,孩子重要,但此刻仍在仁來鳳手上,下落不明,然而那及自己得知的驚天秘密,情緒低落地回道:“此時說來話長,大哥你這是要趕往何地?難道……”
“我是受前線嶽元帥之命,回到大內將捷報告知朝廷,嶽家軍前些時日於朱仙鎮大敗金人,不刻就能攻占東京,將我大宋舊都重新奪回,乃是件海內大喜的好事。”李吟風情緒欣喜而激動,足見他對此次戰事抱有極大的希望,不惜親自為嶽飛等人瞻前馬後地來往傳送喜報。
“小弟在此先奉勸大哥一句,大內此刻你千萬別去啊!”李嘯雲本想將自己多得知的壞事盡數告知給他聽,又怕他遇事衝動,不加細酌考慮,完全憑率性而為,隻怕更增宋金局勢的危急。
“為什麼?金人已經式微頹敗,隻消一鼓作氣,便能將他們統統趕出塞外,回他們終年冰天雪地的老家去,你卻為何勸我不要去朝廷?”
“是啊,李嘯雲,難道你還在顧惜當年與兀術之間的父子之情,不忍心讓他功虧一簣,準備逆轉當今局勢不成,你大哥乃是順應天意,做一件有利天下千萬百姓大事,你還在執迷不悟?”畢雅涵痛斥著。
李嘯雲心下一沉,知這位嫂子素來與自己不合,多次較量交手,鬥智鬥力,都平分秋色,說不定心裏多少存有嫌隙,倒也不怪她對自己冷顏峻色,嚴詞訓斥,聽到李吟風輕聲地相勸於她,倒也無心留意到底說些什麼,隨後挺胸昂首,理直氣壯地道:“原來大哥大嫂同心同德,倒不由我擔心了,不過此刻大內已是風詭雲譎,加上仁來鳳就在前麵與少林寺諸位高僧交手,難道你還繼續前行嗎?”
“什麼?仁來鳳那老家夥居然還沒死麼?為何他會在此?”畢雅涵就算聰穎過人,也猜不出其中緣故,不由疑問。
“仁來鳳又有何懼,休說他無理取鬧,就是公然與正道為敵,今日也休想阻擋我們順應天命的壯舉,嶽大哥所率部將,麾令直指,所向披靡,不出十日,定要兀術死……丟盔棄甲,一敗塗地,灰溜溜地逃回他燕京府去。從此再不敢踏入中原半步。”李吟風生怕讓李嘯雲顧念舊情,觸及心事,不由改口聲喧。
“我知大哥此刻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但有件事不得不令人焦惶不安,不是我還心存幻想,反長他人誌氣,滅我漢夏威風,實則令人……哎!一言難盡,但之前,能否答應我一件事,無論怎樣,千萬別幹預。”
李吟風輕催馬趕至李嘯雲身前,疑惑不解地問道:“到底何事令你也如此焦灼?何事不妨直言,我總不能隻顧兄弟情深,而怠慢延誤了嶽大哥的大事?”
李嘯雲不得不說了,“趙構這個皇帝老二與秦檜等人密謀商榷,要加害嶽飛,說不定就在這幾日之內,要下令嶽飛班師回朝,不得窮追猛打。”
“什麼?”李吟風與畢雅涵同乘一馬,不由異口同聲地驚訝喊道,任誰聽到這個驚人的消息也會詫異的,李吟風切齒地恨道:“嶽大哥率領全軍不足三萬,與金寇十餘萬精銳激戰甚惡,戰事艱苦卓絕,沒想朝廷不但不派兵增援,就連糧草也是自給自足,可見這群小人是要借刀殺人、任由這支誓死灑血沙場的將士們自生自滅嗎?剛一立威,大宋百姓剛看到一線希望,他們竟然能做出這麼大逆不道的事來,實在令天下百姓寒心,實在可惡至極!”
畢雅涵勸道:“風哥,此事毋需介懷動怒,其實朝廷早就與金人蓄意達成議和,嶽飛不過獨木難撐,當務之急是如何將此事告知他得知,且看他做何打算?”
李嘯雲心裏說不出的百感交集,既擔憂少林寺不計前嫌為自己抵擋強敵,生怕他們遭其仁來鳳這個瘋魔的毒手,又怕大哥李吟風行事不忠勸告,任性行事,隻會加劇眼下形勢更加緊張惡化,惶惑之即不知如何是好。
李吟風苦笑道:“大哥的性情我最是清楚不過,他一心為國為民,責無旁貸,更誌在千裏,收複河山,朝廷朝令夕改隻會令他痛心疾首,想要勸其罷手,千難萬難,更何況隻嚐到一點甜頭,已將自命不凡的兀術打得落花流水,怎肯輕易收兵?”
畢雅涵卻道:“此事心急如焚也是無用,我倒想出一個法子,說不定能解當下急難?”
李吟風、李嘯雲均是惴惴不安,為之難以靜下心來想對策,幾乎同時急切地問道:“什麼法子?謹請直言相告。”對於此刻來說,但凡有一線希望,兩兄弟都竭力照辦,說不定天下人此刻更為認同,不想再遭蒙罹之苦。
“此刻若是前去負恨一氣殺了趙構與秦檜等人,隻怕大宋內部更加動蕩不安,更何況無人主持大局,嶽飛等誓死效忠在前線陷入更加悲痛,金人得此消息,氣勢更甚,如此彼長我消,隻會令當前戰局徹底顛覆;而嶽飛精忠報國,怎可做這等令他兩為其難的事,最後背負不忠不孝的惡名,陷他於不仁不義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