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重新找到改革的基本思路(1 / 2)

中國重新找到改革的基本思路

聚焦

作者:李稻葵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新一輪改革值得期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會有哪些影響?

第一,這一輪改革不僅局限於經濟領域。中國經濟經過了多輪改革,經濟運行的很多矛盾到今天仍然沒有解決,這些矛盾恐怕已經超越了經濟領域。比如:很多經濟糾紛需要司法體係來解決,但是現在司法體係過多依賴於地方行政。這輪改革將是全麵改革,從法治、司法體係到醫療、文化、教育,甚至到互聯網,各種領域的改革會全麵鋪開。

第二,這輪改革的力度值得我們期待。聚集了10年的改革力量,一直都沒有迸發出來。非常客觀地講,全社會的焦點過去10年並沒有放在改革上麵,過去10年改革的步伐是有所放緩的。現在各種改革的能量聚集,共識已經達成,三中全會全部用來討論改革這個議題,決心是非常大的。

第三,改革的方式本身就在改革。過去10年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詞,叫頂層設計,要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我不太同意這個說法。從實踐上講,頂層設計往往變成頂層爭論,頂層爭論變成頂層擱置、議而不決,喪失了改革的機遇。改革是一點點摸索出來的,不可能想得很清楚,隻能是因地製宜,隻能發揮基層的創造性,一點點去做。新一輪改革特點,將會是重新找到改革的基本思路,發揮基層創造力,讓基層去探索,讓企業去探索。

具體改革的方麵,我認為,國有企業改革仍然值得期待。國有企業改革,我預期會有一些重要的改革原則、一些大的方針推出來。金融領域的改革相對而言討論比較成熟,利率市場化,在各個銀行已經搞了。彙率的市場化也逐步形成。

值得期待的還有財政上的改革,如何能夠給地方政府形成一係列、可長期維係的財源,而不是靠土地出讓,不是靠臨時性的收入,這也值得期待。所以新一輪改革非常值得我們企業家朋友們不斷關注,尤其要關注各個地方政府,各個部門如何落實改革的原則。

未來經濟走勢如何

未來兩到三年的增長速度,可能比起2013年還會有一定的放緩,而不是像以往的改革那樣,一說改革馬上就經濟過熱。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一係列問題,都是曆史上超高速增長,所形成的一些淤積的問題,這些淤積的問題需要一個調整的過程,而經濟體製改革又跟這個調整過程是完全同步的、完全同向的。

中國經濟結構變遷已經形成,在未來兩三年將會加快。現在藍領工人的工資增長速度已經比GDP增長速度要快,企業尤其是製造業的成本已經提高,這個趨勢還會發展。其原因在於農村剩餘勞動力已經基本上轉移殆盡。所以隨著製造業和服務業勞動用工成本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會比GDP增長速度快,可支配收入主要來自於工資,占GDP的比重會提高。因此,從2007年開始,整個社會消費的比重上升,同時出口企業運營會越來越困難,做進口的企業相對而言日子好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