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節鬼上身(3 / 3)

阿福的養母看見了,心疼自己的親生兒子之餘,一把抓過阿福,當眾脫掉他的褲子,抽打他的屁股起來。

打著打著,阿福的養母突然全身僵住了,過了不久就放開阿福,大把大把地抽起自己的耳光來。”

“她可能是被阿福媽媽的鬼魂上了身。”大叔對麵的老婦說道,“她開始抽打自己之前,我看見她的動作,她的神色,完全跟阿福死去的媽媽一模一樣。”

“鬼上身?”阿福的養父聽見老婦的話,連忙問道,“哪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

“我記得當時是村裏的李婆婆給破了。但是你知道的,李婆婆已經去世很多年了。”

“哪我該怎麼辦才好啊?”阿福的養父焦急地說道,“你們也知道,我們本來是阿福的二叔二嬸。

阿福剛出生的時候父親就死了,四歲時母親也死了,是我們好心將阿福收養了,阿福才得以活下來,為什麼他媽媽的鬼魂要上我妻子的身?

這不是恩將仇報嗎?”

“那是因為阿福的媽媽舍不得阿福,靈魂一直陪伴著阿福的左右。

剛才你的妻子脫了阿福的褲子打屁股,激怒了她,所以她就上了你妻子的身進行報複。”爺爺突然從人群裏走出來說道。

我好奇地問道:“爺爺,你怎麼來了?”

“你還好意思問我!”爺爺瞪了我一眼道,“你幹活回來為什麼不回家?

奶奶在家裏看不見你回來,還以為你出了什麼事情,所以叫我出來找你。”

“嘿嘿!”我不好意思地傻笑了兩聲,“我隻是想看一下熱鬧,就把時間給耽誤了。”

“沒關係。”爺爺說道,“如果不是你想看一下熱鬧,阿福的養母恐怕就在劫難逃了。”

“在劫難逃?”我還沒有明白爺爺說這成語是什麼意思,爺爺已經走到阿福養母跟前,一臉嚴肅地說道:“我知道你很疼愛你的兒子,不過鬼上身始終都是有違天道的。

我勸你最好還是盡早離開凡人的肉身,不然的話到時遭遇了天譴,你和你兒子就沒機會在陰間重逢了。”

爺爺的話具有巨大的威懾力,聽得圍觀的群眾都不約而同地閉上了自己的嘴巴。

但非常可惜的是,阿福的養母,準確一點來說阿福媽媽的鬼魂,卻一點也不畏懼:“死老頭,關你什麼事?”

“你不想離開?好,那你就不要怪我對你不客氣了!”爺爺說著,吩咐我道:“小伊,你快點去找三塊磚頭回來,還有到河邊那裏摘一根柳樹條給我。記住,動作要快,要是晚了,阿福養母的命就交代在這裏了。”

我雖然不知道爺爺叫我弄這些東西的用意,但還是去了。

等我拿著三塊磚頭和一根柳樹條回來時,發現阿福養母已經被三個男人死死按在地上。爺爺見我回來了,立刻從我手上拿走東西。

他把三塊磚頭分別放在阿福養母的頭上、胸口和雙腳上後,阿福的養母隨即安靜了下來。

接著爺爺拿著柳樹條,指著阿福養母的鼻子,嚴厲地問道:“你到底走不走?”

阿福的養母狠狠地瞪了爺爺一眼,一聲不吭。

“好!你不走是吧?”爺爺揚起柳樹條,在阿福養母的左腳狠狠地抽打了一下,隻聽得“啊--!”的一聲慘叫,阿福的養母竟然就這樣被爺爺抽昏了過去,看得在場的人個個驚訝得張大了嘴巴。

不僅如此,就在阿福的養母昏過去的那一刹那間,爺爺居然對著空氣說道:“你去吧!趕緊下去到閻王爺那裏報到,你兒子我會替你好好照看著的。”

爺爺對空氣說完之後,阿福的養母緩緩地蘇醒過來。

當她看見有這麼多人在看著自己,不禁十分疑惑:“你們看我幹什麼?”接著忽然又抱著自己的腦袋喊道:“我的頭怎麼這麼痛?”

爺爺問道:“大妹子,你還記得之前發生過的事情嗎?”

“這個嘛!讓我想想……我記起來了,我之前好像是教訓阿福來著,後來我突然看見他的母親站在我麵前,對著我怒目圓睜,把我活生生嚇了一跳,後來我全身一抖,覺得自己好像暈了過去,之後發生什麼事情,我就不記得了。”

“那是阿福的親生母親看不過你打她的孩子,上了你的身體造成的。”

“什麼?大嫂她的鬼魂剛剛上了我的身體?”阿福的養母驚愕道。

“是的。”最早看出阿福的養母被鬼上身的老婦說道,“你不知道你被鬼上身的時候有多恐怖。

你的動作神情不僅和你死去的大嫂很像,你還拚命的打自己耳光,一邊打還一邊喊道,叫你打我的兒子!叫你打我的兒子!

幸虧老方救了你一命,否則你一定會被鬼魂折磨死的。”

“是嗎?那就太謝謝您了。”

阿福的養母說著,要給爺爺下跪,但是被爺爺阻止了:“大妹子,你不用謝我。你還是趕緊帶著你的丈夫和你的孩子到阿福父母的墳墓上個香,認個錯吧!不然的話,以後你還是有可能被鬼上身。”

阿福的養母聽了,慌忙拉著她的丈夫到附近的香燭店跑去,看來她是完全信任了爺爺的話,而周圍的群眾,則對爺爺報以熱烈的掌聲。

從此,爺爺的名聲因為這件事情大噪起來,前來我家找爺爺求神問卜,驅邪治鬼的人絡繹不絕,使得我家漸漸富裕起來。

有了錢以後,爺爺不準我下地幹活了,而是在縣裏找了一所最好的學校,供我讀書。

而我也很爭氣,從小學到初中,年年考試都取得第一名,最後更是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市裏有名的重點中學。

然而我沒有想到的是,我到市裏讀書,居然會讓我有機會再次見到《魯班書》,這是我和爺爺萬萬沒有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