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勿浪費時間(2 / 3)

猶太鑽石商巴奈·巴納特能夠成為南非首富之一,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視時間為商品,把銀行的時間“賣”了,並且“賣”出了好價錢。

初到南非,巴納特是一個從事礦藏資源買賣的經紀人,每個星期六都是他賺錢最多的日子——因為這一天銀行停業較早,他可以盡興地開出空頭支票購買鑽石,然後在星期一銀行開門之前售出鑽石,以所得現金支付貨款。

巴納特就這樣把銀行星期天停業的時間給賣了。這一天,去銀行要求兌付的人會被銀行“暫緩付款”的一句話擋回,空頭支票不會被打回來。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每個星期一的早上給自己的賬號存入足夠多的錢,以兌付他星期六所開出的支票。他這種拖延付款的辦法,沒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權利,調動了遠比他實際擁有的資金多得多的資金。

讓人尤其敬佩的是,巴納特讓持有空頭支票的鑽石賣主總是在星期一上午就收回了全部貨款。

創業初期如果沒有這麼一招,巴納特永遠隻是一文不名的巴納特,絕對不會躋身世界富翁排行榜。

日本某著名百貨公司宣傳部的一位年輕職員,曾經為了進行市場調查來到紐約市。當他想到自己應該有效地運用自由時間時,就直接跑到紐約某個著名猶太商的百貨店,貿然叩開了該公司宣傳部主任辦公室的大門,向門房小姐說明來意。

門房小姐問:“請問先生您事先預約好時間了嗎?”這位青年微微一愣,但馬上滔滔不絕地說:“我是日本某百貨店的職員,這次來紐約考察,因我對工作特別熱心,特意利用空閑時間來拜訪貴公司的宣傳部主任……”

“對不起,先生!”小姐打斷了他的話說。

就這樣,這位職員被拒之於冰冷的大門之外。

這位職員利用餘暇主動地訪問同行,從某個角度看,接受拜訪或許能夠獲得某些收獲。但猶太人不假思索地拒絕了他,為什麼呢?這仍然和前麵說到的“勿盜竊時間”的警言有關。對於貫徹“時間就是金錢”的猶太人來說,在工作時間裏放棄幾分鍾而跟一個根本沒有把握的“不速之客”去談判,這是行不通的。猶太人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生意,因此,“不速之客”在猶太人看來是妨礙他們工作的絆腳石,隻有拒絕他,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暢通無阻,直奔“時間就是金錢”的主題。

猶太人在商務活動中十分注意時間安排。公司每天上班開始的1小時內是所謂的“發布命令時間”,處理昨天下班後至今天上班前所接到的一切業務往來材料或事務或作出具體安排。在這段時間裏,禁止任何外人來打擾,即使是商業上有往來的拜訪也必須事先約定好。

在猶太人的思想觀念裏,預約不但意味著時間的約定,而且意味著時段的約定。例如:客人在上午10點至10點15分之前來洽談某一業務,時間一到,就請自動起身。猶太人為了把會談時間盡量壓縮,通常在見麵後,開頭談些“今天的天氣真好,哈哈”之類的寒暄,隨即直奔主題。一般的客套,在猶太商人看來都是毫無意義的,都是在浪費生命,除非他覺得和你客套能獲得某種好處,才會與你客套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表麵的客套隻是猶太商人對待時間的一般態度,當時間可以直接變成金錢時,猶太商人對時間的態度就會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珍惜。

哈同洋行出租房屋和地皮時,租戶不但需要提前交租金,還要交納巨額小租。所謂小租就是一次性的起租費,由哈同創設的這種收小租的做法,日後成為上海流行的計租方式。比如,1927年2月,華新公司向哈同租賃南京東路394號店麵一間,在合同上規定,在訂立合同之日先交納第一個月的租金為900兩銀子和6500兩銀子的小租,然後才能承租。而實際租期則從當年6月開始。這樣,洋行提前4個月得到了7400兩銀子,可以用於再投資。

哈同非常重視收租金的日期,他要求租戶必須如期交納租金。他專門雇了10多個收租員收租。即便有了專人收租,一旦有租戶沒有如期交租,他會親自坐上汽車上門催討。甚至當他已經成為擁有百萬英鎊的大富翁之後,如遇這類未如期交租的情況發生,他也會第二天就找上門去。有時,隻為區區十幾元錢的租金,他也會穿過小弄堂走進破舊的老式房子,踩著吱吱作響的狹窄樓梯,敲開房門,親自催討。倘若他來的時候戶主正好不在,那麼他會在灶屋(即廚房)裏等上幾個鍾頭。舊上海老房子灶屋的雜亂、邋遢和異臭,同他百萬富翁的形象構成了極其醒目的反差。哈同因其如此執著的態度,而被人戲稱為“終身致力於收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