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州遼闊的疆域內總共有九座巨都,其中每一座巨都都有一名都帥。
尋常時期,都帥代替州王管理天下,手中統有數百萬重兵,兼使護國安邦的職責,而在戰時,都帥往往都是舉全都之力抵抗征戰外敵,如此可以想象到都帥手中握有的權利是有多麼的龐大。
所以,一般來說,都帥就是一都九鎮之地的最高統治者,當然了,薄州地域如此遼闊,人口如此眾多,軍隊更是數以千萬計,根本不可能隻有九名都帥。
事實上,除了掌管九都的九名正都帥,薄州軍隊中還有其他一些都帥,比如薄都中除了韓知古這名薄都第一帥,還有其他四名輔佐韓知古的都帥。
而在都帥之上,還有另外兩層更高的軍階,那就是元帥與大元帥。
一般而言,一名元帥手中統有至少三個都城的千萬大軍,比如姊州的蕭隨不僅是風都的都帥,他同時還是姊州的鎮東元帥,麾下轄有姊州東部三都以及北部一都總共四座巨都的無數軍隊以及百姓。
而姊州除了蕭隨一名鎮東元帥,還有另外一名鎮南元帥,不過並無什麼鎮北或者鎮西元帥,因為姊州的北部緊緊毗鄰著絕地大裂穀,西部更是緊靠著太行山脈,這兩個方向並沒有對姊州安危造成影響的任何威脅。
而在薄州境內,則有鎮西元帥,鎮南元帥,以及鎮東元帥,這樣的情況在鈞天九州都各不相同,一般都是因情況而異。
元帥的職階比之都帥當然更加聲威顯赫,手中握有的權利更加的大,不過元帥一般都是在戰時才會真正坐鎮前線,聯合調動指揮幾座巨都的大軍配合作戰,平常時期元帥也僅僅隻是一個頭銜罷了。
而在元帥之上還有大元帥一職,但大元帥卻與人們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樣。
在中古皇朝時期,大元帥往往都是統領一州所有兵力的最高軍將職稱,其中更有甚者統有兩州、三州或者更多州數以億計的軍隊。
但這僅僅是中古皇朝鈞天一統時期的事情,及至鈞天一分為九之後,大元帥卻是隨之煙消雲散了,後世雖也有人被封號各種大元帥,但他們手中並未有多少實權,因為如果九州王朝依照中古皇朝的傳統讓這些大元帥統有全州的兵力,那他州王也就被架空了。
而這次赫連川卻口出驚人,直接封沐易為護國大元帥,雖然所有人都知道沐易不可能得到薄州所有軍隊的指揮權,但這一至高的榮譽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過了。
而隨著赫連川昭告天下的詔令傳出,沐易這個名字也終於響徹了鈞天。
一時間,沐易聲名鵲起,整個鈞天九州大部分人都開始紛紛議論起這名以前默默無聞的風都少將,九州王朝更有許多大佬開始第一次重視起這個名字來。
而隨著沐易的名聲越傳越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知曉他的名字的時候,冀州王上官聖君的另一詔令再次將沐易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