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都南部有一座山,名為中南山,中南山中又有一座山,名為翠微山,而翠微山中還有一座關,名為翠微關。
如果說中南山是冀都的南城牆,那麼翠微關就是這道城牆上的城門,而且還是唯一的一座城門。
冀都坐落在整個鈞天大地的最中心,自古以來冀都代表的就是鈞天的權利中心,既是中心之地冀都就難免魚龍混雜,各色人等皆都彙聚而來,如此整個冀都就成了天下人的矚目之地。
如此受人矚目,冀都卻又不是想來即來,想走便走沒有屏障阻礙這樣的地方,相反的冀都的地理位置無比優越。
南有中南山這座天然屏障,將整座都城緊緊地守護在背後,西有太行大山將鈞天西境所有的危險都扼殺在了萌芽之中,東邊一座羊腸山脈將冀都與鈞天東境分割而開,南北雲龍兩都扼守在東境西進的必經之路上萬難叩開。
所以如果冀州王朝沒有丟掉龍都,那整個冀都城就不會麵臨如今的覆城之危。
不過現在說什麼都晚了,龍都已失,冀州王朝的東大門就徹底地敞了開來,陽州王朝的大軍通過龍都源源不絕地向著冀都湧來,漸漸向著冀都逼近,用不了多久冀都或許就會被陽州的大軍圍困而住。
陽州王朝除了從陸上通過龍都向冀都進軍,另一邊陽州王朝強大的水軍聯合神州王朝的水軍逆赤江而上通過宣都向著彬都逼去。
與此同時陽州王朝還從宣都遣出大軍自南向北直奔冀都而來,這一日陽州王朝的這一支大軍卻是到達了翠微關前,駐守翠微關的冀都大軍不由緊張起來,不過讓人想不到的一幕卻發生了。
北上的陽州這一支大軍到達翠微關前後並沒有立即發動對翠微關的進攻,而是直接在翠微關前安營紮寨就此與翠微關對峙了起來,沒有一點想要與翠微關駐軍交戰的跡象。
事情看著有些奇怪,從宣都而來的大軍進攻翠微關,隻要將翠微關拿下就可打開冀都的南大門,從此從宣都而來的陽州大軍就可長驅直入直抵冀都城下,與從龍都而來的大軍配合拿下冀都就更加輕鬆了,不過這支大軍似乎並不打算這樣做。
不過當人們再想到翠微關這件事似乎也不是那麼難以理解了,因為翠微關似乎不是這麼一支大軍就能拿下的。
翠微關不是一座關而是整整十八座關,整個翠微上之中這十八座險關一關比一關艱險,一關比一關難以攻克,而且十八座險關沒有兩座是相似的,換句話說這十八座關就如一座連環大陣一般,環環相扣,想要將這十八座關一舉拿下根本就不是一座巨都的兵力可以做到的。
據說翠微雄關自遠古時期就從中南山中聳立而起了,其曆史僅僅比冀都稍短一些,是緊隨著冀都出現在這片天地之中的,而且一些古籍中記載翠微關自立關之日起到現在為止也僅僅在中古時期被攻克過一次,而那次翠微關的失守直接導致了當時執掌鈞天的那個中古皇朝的覆滅。
跨越曆史的長河一直延續到如今,翠微關就如一座天塹一般聳立在中南山之中,牢牢扼守著冀都的南大門,讓自南而來的所有危險都無法通過中南山威脅到冀都的安危,想要到達冀都唯有繞過中南山從中南山兩側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