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都看得目瞪口呆,心中暗暗大罵,拍馬屁不一直都是他的活麼,怎麼著,這是來砸場子啊這事。
當然這些話都是在他心裏想的,說出來他還是不敢的,不過連唐玄宗都點頭稱讚了唐小東,那就說明唐玄宗已經接受了唐小東的建議與觀點,他要是再提出不同意見,那就是跟皇上唱反調了,到時候唐玄宗會生氣的。
“諸位愛卿還有沒有別的什麼要說的,若是沒有的話,就按照武功侯所說的做吧,下旨,著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田良丘充任行軍司馬,馬軍指揮王思禮,步兵指揮李承光等擔任副將,共領軍二十萬赴潼關拒敵!”唐玄宗說完,直接站起來走了,百官齊跪,大呼皇上聖明。
唐小東舉薦哥舒翰真就是隨意之舉,隻是想著此人跟楊國忠玩的很近,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楊國忠玩得到一起的人,估計也就那個樣子,誰知道事後唐小東才發覺自己錯了,然而那個時候已經遲了。
唐玄宗給哥舒翰下了聖旨以後,哥舒翰是怎麼都不想去,一會說自己有病,一會說自己年紀大了,不過因為他說的也都是事實,所有唐玄宗隻是一遍一遍的催著他,並沒有強逼之類的。
哥舒翰曾找來了楊國忠,問楊國忠是不是他把自己給賣了,楊國忠那是非常的委屈啊,跟哥舒翰說你不知道在朝堂上我為了不讓你去還被人羞辱了一番呢。
哥舒翰咬牙切齒問是誰這麼害他,結果當得知是武功侯的時候,哥舒翰又數落起了楊國忠。因為哥舒翰跟唐小東是素無來往的,根本沒有任何的仇怨,但是唐小東跟楊國忠不對付啊,那麼把自己提上來就是為了氣楊國忠,給他難看,自己隻是一個無辜躺槍的人而已。
哥舒翰就一直在抱怨,一直在抱怨,楊國忠哪裏是能夠一直聽別人數落的人呢,最後哥舒翰將其搞得煩不勝煩後,楊國忠直接拂袖而去,不再搭理哥舒翰了。
沒有了楊國忠這個靠山在一旁說好話,唐玄宗的聖旨下的更勤了,幾乎就是一天一道,而且每一次都是高力士親自來宣旨。一連七天,哥舒翰是支撐不住了,首先高力士是誰啊,皇上身邊的大紅人,不管是現在位極人臣的楊國忠還是武功侯,見到其都要禮讓三分。
很多事情,高力士的出麵,就相當於皇上出麵,這讓高力士一連七天頒發聖旨,要是自己再不接旨的話,就算唐玄宗再有耐心,估計也會用完的,到時候隨便按一個什麼罪名,殺光你的九族那就是輕飄飄的一句話。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就算不伴君了,這隻大老虎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長著血盆的大嘴在你頭上晃悠著呢。
沒辦法了,怎麼辦呢,出征吧,於是拖著半殘的身子,點了兵將,就準備出征了。
不過這個唐玄宗還是非常夠意思的,知道這個哥舒翰委屈,都特麼癱了還被逼著上戰場,所以走的時候唐玄宗親自踐行,讓百官到郊外相送,並且臨時加封哥舒翰為尚書左樸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可以說是對哥舒翰給予了殷切的希望啊。
然而哥舒翰早就已經過了熱血的年紀,幹什麼事情都是計較得失的,雖然這次踐行讓他的麵子上非常的好看,倒是這其中所包含的壓力讓哥舒翰心中猶如墜著一塊石頭一般難受。
你想想,本來就是半殘之身了,就算是到了前線又能夠有什麼作為,最了不起就是固守潼關,但是這前車之師曆曆在目,高仙芝墳上的土都還沒幹呢,一想到這,哥舒翰就兩眼淚汪汪,隻求到時候事情能夠有什麼轉機,可以讓他抱住這一條老命。
而唐小東自然也是在哥舒翰的隊伍裏安插了自己的人,不光是唐小東,還有王傲風,李亨,楊國忠,都在這支隊伍裏安插了自己的眼線,隻有那個高高在上的唐玄宗,隻是明麵上派了監軍前往,就是不知道這個監軍會不會又壞事。
哥舒翰到達潼關之後,由於他身體的原因,很難處理日常軍務,隻能夠將讓行軍司馬田良丘主持大局。這個田良丘根本不敢獨斷專行,便讓王思禮主管騎兵,李承光主管步兵,這一開始吧還挺好的,但是誰知道這偏偏王思禮和李承光都是牛脾氣,也不知道因為什麼事情開始互相不服氣起來,常常是爭執不下,不肯好好配合工作。二人對軍中號令各不相同,導致士兵們根本不知道聽誰的命令,再加上哥舒翰統軍是“嚴而不恤”,導致唐軍整體士氣低落,毫無鬥誌。
天寶十五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封為大燕皇帝,這讓唐玄宗可是氣到吐血,每天在朝上就是先是大罵安史二賊半個時辰之後才開始談論朝政。
封常清這段時間是見天的轉好了,現在跟他說話至少他會看著你,眨眼睛的頻率也恢複到了正常人的水平,臉色也紅潤了起來,雖然還是那麼瘦,但是至少沒有那種一陣風就飄走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