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推理亂(1 / 2)

伍子安與葉秋山兩個人研究了半天,還是沒有任何頭緒,於是決定從青藤書屋出來,走進窮桑閣去看看。

這是伍子安第三次進入窮桑閣,不但進來了,而且還仔細地搜索了整個房間。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窮桑閣的空間相當之大,仿佛一個小世界一樣,裏麵有山有水。

經過搜查,伍子安發現這屋裏相當淩亂,和自己第一次進來的時候那整齊有致的感覺相差很多,因此推斷之前這裏有一場打鬥,估計小蘿莉就是從這裏失蹤的。

伍子安沒有照相式記憶,不知道哪些東西被弄亂了,幸好他記得之前看見過有一個沙盤,就像娃娃屋那樣的沙盤,好像裏麵有屋子裏的每一件東西。可是當伍子安找到那沙盤時,不由呆住了,那個娃娃屋竟然“長大”了。倒不是體型上變大了,而是它由公主屋內設計沙盤,變成了整個仙能渡的沙盤了。由於體型還是沒變,這就使得伍子安無法再一一對照了。伍子安努力了一會兒,隻好無比鬱悶地放棄了。

伍子安作了幾個初步的推斷:有人可能是衝著公主來的,綁架了公主,目的不明;這個人帶走了公主,同時帶走了書姑娘,原因不明;之所以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帶走了書姑娘和公主,看來他們是通過某種手段帶走了書姑娘和公主,去向不明;

這幾個推斷實在太過模糊,一切都是不明,伍子安是沒招了,隻得把自己的分析和葉秋山說了一下,葉秋山來到這個世界比較久,對這個世界的了解也更深一些。聽說飄萍就是大吳朝的公主,也有了一個推斷,很可能是敵對勢力下得手。

現在這個朝代叫大吳朝,所占有的疆土比曆史上同時期的大明要大上數倍,正所謂國土越大,鄰國也就越多,因此大吳朝東南西北都與許多國家相鄰,其中最為生死仇敵的是東邊的明國,明國原本是朱元璋建立的西吳,原本占有大半個大吳朝的國土了,卻因為一次戰役的失敗,痛失了第一猛將常遇春,隨後又被金錢仙帶領的吳朝軍隊打得節節敗退。但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朱元璋帶著軍師劉伯溫和殘餘部隊往東退入大海,與方國珍一起組成了東南沿海的一支強大勢力,不久之後,趁著扶桑國內亂,一舉攻下扶桑國都平安京,在扶桑立國,國號大明。

大明一直視大吳朝為死敵,因此經常組織海盜來邊境騷擾,直到朱元璋身死,四兒子朱棣奪了侄子的權,明吳兩國才開始建交,時有貿易往來。表麵上相安無事,但是暗地裏卻是明爭暗鬥,明國經常派錦衣衛特務潛入大吳來,做一些絕密的任務。葉秋山在之前調查的失蹤案裏,也涉及過一起明國間諜潛入大吳綁走吳國人的案子,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會不會是明國間諜潛入大吳,劫走了公主。

既然這很可能是一起涉及到國家利益的劫案,那麼整件事情一定經過精心策劃,很可能已經安排好了內應,那麼是不是有可能書姑娘就是劫走公主的內應呢?

但是要把五仙子發展成內應,那麼必須有機會接觸到五仙子,可是五仙子平素根本不見客人,就算把她們發展成內應,與她們接頭也是個問題。因為每一個登上仙能渡的請求發到仙客來,都會經過重重審核,先要經過仙客來強大的安保團,審核之後往上一層推進,到賓客部,再往上一層推進,到侍女,侍女再往上推,到五仙子,若是要見公主,便需要再住上推一層,必須是小蘿莉公主親自同意才能通過。

這麼複雜的流程,若說沒有一個內應,是完全實現不了的,此外,這個內應若是級別太低,能上仙能渡的可能性就相當小。從這點上看,如果整個案子的前提沒有猜錯,真有內應存在的話,那麼內應至少是侍女一級的。

侍女,或者五仙子本身?伍子安和葉秋山對望一眼,異口同聲道:“摸底排查。”

摸底排查,這是後世刑偵當中最有力的調查辦法,所謂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伍子安所處的後世,便湧現了各種東城大爺,西城大媽,朝陽群眾等等,這些大爺大媽們本來就閑得五脊六獸的,懷疑與窺探別人成了他們生活的樂趣,因此他們成為了摸底排查的信息源頭。

不過在大吳朝使用摸底排查卻是破天荒頭一次,仙客來的所有人都異常配合,雖然他們並不知道這一個大夫一個和尚(伍子安頭發還沒養出來)到底想要知道些什麼,但在層層上級的指示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