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波大學畢業後,應聘到了省會蓉城市的一家國營機械廠上班。
進入社會,是人生的一次大的轉折點,那些明亮的教室、寬敞的圖書館和寧靜的大學校園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簡陋的廠房、灰暗的辦公室和車間隆隆的機器聲
在新的工作環境中,劉建波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對事業的追逐,夜以繼日地工作著,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奮鬥,他的設計成果和學術論文,在不同層次的雜誌上發表,一次又一次的體驗到成功後的喜悅。
然而,國營企業論資排輩的社會現象,使他在每次的職稱評定中都名落孫山。
那時候,劉建波每個月的收入還不到兩千。
這種微薄的收入,對一個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銅臭味的大城市裏的單身男人來說,要找女人談戀愛、結婚和買房子,簡直比登天還難。
盡管如此,劉建波還是戀愛了,單位的一位領導覺得他是一塊料,將幾百公裏外的侄女介紹給他。
初戀是人生最難忘,最浪漫的青春歲月。
在那段時間裏,劉建波的生活是美妙的,在他和那個漂亮女孩度過的每一個日子,走過的每一條道,都充滿了戀人的歡聲笑語,他們共同編織著未來的夢想,共同享受著愛情的甜蜜,紅雁傳書中,他們期盼著對方的消息。
終於有一天,女孩子流淚告訴劉建波說:
“我們還是分手吧!”。
劉建波平靜地說:“對,我們是該分手的時候了。”
簡短的話語和簡單的告別聲,隱隱作痛中,結束了他的初戀時光。
一個偶然的機會,劉建波認識了一個貌美如花的楊倩。
楊倩很欣賞劉建波的才華,於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兩人談戀愛還不到半年,便去民政局領結婚證結婚了。
劉建波終於告別了自己單調、浪漫、枯燥、乏味的單身生活,居住在單位分給他們那套不足五十平米,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老房子裏。
新婚伊始,劉建波體驗到一個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樂趣。
同時,也意識到婚姻是一種義務、責任和無私奉獻,它能衝破了世俗的偏見,能經得住社會的考驗。
當女兒劉小雅來到這個世上,漸漸長大,拮據的生活,夫妻間為家庭瑣事爭吵不休的時候,劉建波才體會到家庭的重負。
於是,劉建波毅然辭去了工廠裏那份無聊的工作,拿著單位給他三個月的補償費,南下經商了。
在外漂泊的日子裏,他走過了一條坎坷、曲折的路。
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替別人打雜,搞傳銷;甚至為掙一頓飯錢不惜用身份證做抵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