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電話來得不是時候,可羅兵的語氣還是讓王一己滿意。畢竟是死對頭,他能顧全大局,不計前嫌,關注意外事故的發生,就值得肯定。他客氣地回了一句,說應急小組的組長是羅校,你告訴你家門校長情況,要他及時做好應對措施。然後,他說了聲再見摁斷了手機。
賊王八,我讓你逍遙!街道不遠處的一輛車裏,羅兵正猙獰著臉,發出冷笑。
再這樣下去,黃燕的火車會錯過,自己的好事也做不了。王一己不願耽擱,幹脆把手機關機,爬到駕駛位上,要黃燕麵對著坐在他的大腿上。
“啊!”隨著小車慢慢啟動,黃燕發出一聲呢喃,……
※※※※※※※※※※※※※※※※※※※※※※
為了以防萬一,校門口的燈換上了高瓦數的燈,照得如白晝一樣。除了這個變化,其它和平時一樣,校門口依然很安靜。
淩晨一點的時候,文燦、蔣光頭、方力趕到校門口,代替另外三個老師站崗,好讓他們會家歇息。閑著沒事,他們三個坐在門衛室,和兩個門衛閑聊著,消磨時間。
從閑聊中,文燦得知死的女生就是蔣光頭班上的班花楊思思,死因好像是她和她母親賭氣,喝農藥死的。既然是自殺,而且是家長逼死的,家長為什麼要找學校的麻煩?
蔣光頭說家長好像埋怨學校不關心她女兒,還埋怨班主任老師沒有打電話去做她女兒的思想工作,才導致她女兒自殺。天理良心,文主任,我是想打電話的,可是她家裏沒有座機,還得到別人家去接聽。我本想這周星期天就去她家問問情況的,沒想到她這麼快就自殺了。
蔣光頭一臉的懊悔和委屈,覺得家長太過分了,不給人活路。文燦安慰說,你要理解家長的心情,畢竟她的女兒死了,發發怨氣也在情理之中,隻要她不過分,就裝作不知道,隨她講去。
時間在慢慢地消逝,西天的魚肚白已經顯露出來,天快亮了。今晚應該無事,文燦他們開始感到疲倦,迷上眼,準備打打瞌睡。
突然,一道強光閃過,隨後是轟隆隆的聲音。
文燦他們馬上警覺,急忙出了門衛室,察看情況。
一輛手扶拖拉機轟鳴著開向校門口,模糊之中,車上有好幾十個人。
不好,家長鬧事來了!
文燦急忙按計劃行事,去撥王一己的手機。沒想到校長的手機居然關了,接不通。他又急忙撥通羅順的手機,告之情況,要他馬上叫醒老師,增援校門。剛打完手機,拖拉機停在校門口,轟隆轟隆地吼著。車上跳下二十幾號人,手執棍棒,湧向校門。
這麼多人衝進校園,肯定會造成惡劣影響。顧不得個人安全,文燦急忙迎上去,想和他們交涉。
沒想到校門口居然還有人!鬧事的人倒是愣了一下,停住了腳步。
“老鄉們,請冷靜,學生們正在睡覺,這樣做會影響他們休息的。”
“我的女兒都沒了,都是你們學校的責任,對我女兒不理不睬,冷落她,才使她不想活了。”一個女人走到文燦麵前,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哭訴。很顯然,她是死者的母親。
這個時候一定要冷靜,萬萬不可激怒他們。文燦控製了一下自己的情緒,說:“家長同誌,楊思思不在了,您痛心,我們同樣痛心,您有什麼困難隻管說,學校一定會盡力幫您解決的。”
“陪錢,陪錢!”人群中有人叫喊,“如果不賠50萬,放火燒了這個破學校。”
隨著叫喊聲,真的有人把茅草堆在校門口。看來,他們早就準備了這一招。
聽說鬧事的群眾來了,老師們紛紛趕到校門口,沒有多久,校門口聚集了百多個老師。隻是,他們沒帶棍棒之類的東西,就帶著提桶,臉盆等。
見老師這樣做了準備,文燦不由得佩服王一己的先見之明。如果不是他預先作了安排,等下防火了,就隻能幹著急。
鬧事的群眾有二十多個,學校老師有百多個,兩相對峙,在人數上老師占了優勢。
見自己這一方實力不強,為了鼓舞士氣,鬧事群眾中衝出來一個小青年,掏出打火機,摁亮火,點燃了茅草。
“轟”地一聲,在風的助力下,火苗一下竄了上去,開始蔓延。
校門雖是鐵製的,不怕火,可是上麵有個木製的雕花門樓。如果火勢衝上去,肯定會燃燒。這樣一來,後果不堪設想。
快去接水!文燦急忙指揮老師們,到最近的水龍去接水滅火。好在有準備,老師們手上有盛水的工具,馬上行動,輪流從水龍處接好水,澆到茅草上。人多力量大,火勢得到控製,漸漸熄滅。
見老師們敢反抗,鬧事群眾拿著棍棒,敲打著鐵門,進行威脅,聲稱如果不答應賠償,就要衝入學校打人了。威脅完畢,他們真的揮舞著棍棒,湧向校門口一側的小門。
老師們人多,也不害怕,也紛紛湧向小門,堵住他們。雙方由言語衝突到肢體衝突,矛盾一步一步升級。這樣下去,肯定會導致流血事件,吃虧的是赤手空拳的老師。
情急之中,文燦當機立斷,大喊一吼:“賠償可以談,請不要過激,否則對誰都沒有好處!”
這些人本是來要錢的,聽說可以得到賠償,情緒沒那麼激動了。一個中年男人站了出來,指著文燦說:“你說的話算數嗎?”看樣子,他是鬧事者的頭。
校長不在,副校長也不在,自己隻是個年級主任,說的話有個屁用。不過,這個時候決不能回避。文燦穩了下情緒,打著官腔說:“我是校方委派的全權代表,說話當然算數,不過,你得先要他們離開這裏。”
事情還沒有任何眉目,就要撤人,傻子都不會同意。中年人一瞪眼,冷笑起來,說:“你哄小孩呀,就要我撤人,不可能,你快說,到底可以陪多少錢?”
誰說農民好糊弄,一個個精明得很。文燦知道,上上策就是和他們磨,和他們鬥智。他又穩了穩情緒,說:“不回去也可以,那先退到校門20米開外,才能夠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