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正好,趁天下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在關東軍和董卓之間,葉木揮軍南下,在乘雲領下的靈鷲衛幫助下,葉木奪取了太原郡郡城和西河郡郡城。
同樣,事情秘而不發。
南匈奴畏懼葉木,舉族歸降,另有野心之人,被葉木長槍挑於馬下,嗚咽斃命。
葉木將十幾萬老弱婦孺匈奴,遷一半移至其他郡,並從雁門郡、五原郡中遷一部分人到原先南匈奴的地盤。
此刻,葉木已有一萬精良騎兵,還有兩萬步兵。
各路諸侯組成的關東軍聲勢浩大,在孫堅攻克幾處關隘後,董卓挾持漢帝、驅趕洛陽百姓,遷都西麵長安,孫堅孤軍入洛陽,而除敗退的曹操之外,其他諸侯依舊停留在酸棗,爾虞我詐,未前一步。
董卓退避,關東軍人心各異,屯兵幾月,酸棗糧盡,諸軍作鳥獸散。
又是幾個月後,孫堅中箭身亡的消息傳來,讓葉木不禁感慨。
關東,各個諸侯已然開始了爭奪地盤地作戰。
而葉木仍然默默發展,不露名聲;消息靈光之人,或許聽說過北地雁門,有一勇猛太守,被董卓封為武侯。
當東邊袁紹與公孫瓚合謀冀州時,葉木按兵不動,招兵買馬,操練精銳;但靈鷲衛依舊在對南邊上黨郡和上郡滲透。
東邊冀州局勢也已明了,袁紹占據界橋以南的冀州,公孫瓚占幽州,派使者想與葉木結為同盟,葉木取中立之勢。
第二年,年號初平三年,初夏,靈鷲衛傳來董卓被義子呂布所殺的消息,葉木奮起而發,將上黨郡和上郡全部拿下。
至此,葉木已經占據並州全部,將“幾”形黃河內部全部收入囊中,東越黃河,乃至太行山,南接司隸,北攜陰山,西攬黃河。
董卓舊部怕被殺害,采用賈詡之謀,集結舊部,聯兵攻取長安,擊敗呂布,李傕、郭汜、樊稠把持朝政,怕葉木從並州攻來,挾持漢帝劉協,寫下詔書,封葉木為並州牧,並派人送來符節與印章。
葉木也不急,需要將上黨郡和上郡還有一部分太原郡、西河郡、南匈奴消化;輾轉並州東南西北,整治肅立,加強威嚴。
這年,曹操接任兗州州牧,並大敗青州黃巾。
兩年後,改號為興平元年。
這年全國大旱,經過近十年發展,每年收割糧草,和與商賈購買糧草,雁門郡內糧倉林立飽滿;幾年休養生息,並州糧食充足,並未受旱災影響。
但司隸被郭汜和李傕霍亂,更由麾下對百姓肆意掠奪,造成更嚴重的饑荒。
關內百姓在流言的誘惑下,紛紛北上,逃入並州;以致於並州人口大增。
葉木屯兵於上郡,取糧賑災,上黨郡、上郡和西河郡的糧倉如洪水般,一泄見底,但卻將百萬以上百姓保留在並州內。
第二年,興平二年,李傕、郭汜內亂,葉木乘機出兵,以張遼為左路軍,趙雲為右路軍,一舉南下,一路高歌猛進,將李傕和郭汜擊敗,占取司隸。
葉木得天子劉協,更得賈詡,也的不少文官來投。
關中人數過少,又無精心部署,葉木勢力對這裏更是掌握不夠,於是借口關內人少,洛陽殘破,糧食奇缺,移天子劉協與文武百官於上黨郡郡城。
乘雲坐鎮上黨,鎮守並州,張遼鎮守司隸,趙雲北防鮮卑。
葉木領兵東進,趁著已經占據兗州的呂布正在和曹操大戰,操其後方,呂布憤起領兵對抗葉木,幾招之下,呂布被葉木震下馬而受縛,葉木躍上城牆之上,牆上士兵膽破心驚,城不攻自破。
葉木與曹操平分兗州,兵疲馬乏,糧草已盡,兩者暫時相安無事。
葉木命手下信任大將鎮守兗州,自己領著諸多降將回到上黨郡。
休養生息,並以工代賑,驅使百姓修複洛陽。
上黨郡,百官上請改年號興平為建安。
第二年,揚州袁術自封皇帝,葉木讓旗下文人謀士檄詔,讓各地諸侯討伐袁術。
同年,葉木令張遼、趙雲從太行山東出,騷擾冀州袁紹,自己領著以武力降服的呂布等降將東伐曹操。
葉木大軍,兵精將廣,糧草充足;而曹操連年大戰,兵力缺少,糧草奇缺;
葉木大軍勢如破竹,將曹操打敗,將曹操一幹人等盡數俘獲。
休整一番,葉木領軍北上,張遼、趙雲大軍東進,兩端夾擊袁紹。
野外,騎兵衝擊,攻城戰,葉木則一力將城門擊破,長軍直驅。
後方則有林鳳培養官員和乘雲調教大將鎮守,不說固若金湯,但南方豫州和漢中皆無有名之人,東邊徐州劉備兵少,隻有西邊涼州馬騰、韓遂能力進攻後方,但有乘雲坐鎮後方,已無後患。
三個月後,袁紹亦於刺史府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