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公元907年,大唐王朝結束了曆時200多年的盛世統治,像其他王朝更迭一樣,由全國大一統,走向了藩鎮格局,四分五裂。自此,以往盛唐的繁華景象,被一個個方國格局所取代,史稱:五代十國。這是中國曆史上既漢末三國鼎立之後,又一次大分裂時期。此時,中國北方政權更替頻繁,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南方地區更是同時存在著吳越,南唐,南漢,前蜀,荊湘,大理等十幾個格局勢力。就在這樣一個群雄紛爭的亂世,位於東南的吳越國,卻呈現出一派穩定繁榮的景象。公元894年,兩浙地區發生叛亂,時任鎮海節度使的錢鏐率軍平定,在短短幾個月內便平息了暴動。平叛中,錢鏐看到大批量從北方逃難至此的百姓流離失所,甚至出現以人為食的慘狀,心中不免引發憂國憂民情思;再者,錢鏐深受佛教思想熏陶,為人耿直心善,不願看到百姓深受流離之苦。眼前大唐王朝搖搖欲墜,各方勢力風起雲湧,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在這個風口浪尖,眼看蒼生受劫,錢鏐披堅執銳,依然絕然的樹起義旗,率一部士族,占一城土地,保一方平安。公元895年,鎮海節度使錢鏐平息兩浙戰亂後,以“以保境安民”為基本國策,創立吳越國,並選定杭州為國都,與此同時,三擴杭州城,建築海塘,興修水利,發展農桑,因此,杭州在這亂世之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麵。此外,崇信佛教的國君錢鏐還大力興修寺廟,禮佛誦經,因而吳越境內寺院林立,青煙繚繞,梵音不斷,杭州更是被賦予東南佛國的美譽。公元932年5月,吳越國第一代君王錢鏐因疾而終,終年81歲。同年,錢鏐之子錢元瓘繼位,繼續推行錢鏐“安內攘外,推行佛學,興修水利,發展農耕”的政策,吳越境內得到進一步的修養生息,國家富足,人民生活安康。公元941年,因天氣幹旱,加之突發雷電,錢元瓘府屬起火,致使宮殿府庫焚為灰燼。因火勢迅急,錢元瓘等王氏一族雖在部下的奮力解救中脫險,卻因驚嚇過度,得了狂疾,不治身亡。終年55歲,諡號文穆王。同年,錢元讙第六子錢佐繼位。公元947年,錢佐身染重疾不治而終。進而其胞弟錢倧繼位,統理朝政。九月下旬,錢倧於碧波亭觀看以羽林軍,禁衛軍,水運軍為首的三軍演習,大將軍胡進思,兵部侍郎戴諢等眾臣隨從檢閱,觀演完畢,錢倧以貼身配物賜於部將。大將軍胡進思頓感此行欠妥,跪於亭前,諫言說:“大王乃吳越一國之君,單憑一麵之緣以貼身之物賜予小將部卒,他日如遇小人得誌,以物譴將,必將暗存危機,大王何不以金銀代之?既顯表彰又不越距”。此刻錢倧正立於亭中,握筆揮毫,聞言頓怒,將手中玉筆擲於湖中,右眉斜挑,怒目瞥視胡進思不懈說道:“胡進思,本王知道你是四朝老臣,忠心可嘉,今日乃觀演莊嚴之日,賞賜物件,一則表示對將士浴血奮戰的獎勵,二則傳達我吳越國重將重軍的宗旨,今本王口諭已下,另行改正,又何談為王為尊的一言九鼎?”胡進思上身猛顫,低頭深叩,聲音慌急:“微臣該死,微臣該死,微臣未曾深慮,口無遮攔,一時衝撞大王,掃了大王觀演雅興,請大王贖罪”。未待胡進思言語說必,錢倧拂袖而去。胡進思跪於亭前,滿頭冷汗,一手拭額,遠看錢倧一行人揚長而去,默然失神,癱坐於地。此時不遠處的戴諢急忙跑去攙扶胡進思,進思欲言,卻被戴諢止住,戴諢一手伏於進思右耳低聲說:“胡大人,此地耳目眾多,不如到你府上詳談”之後兩人相扶出宮,乘馬車往胡府方向而去。沒過多久馬車到了胡府,馬夫停穩馬車,士兵有序站於大門兩側,隻見一書生模樣眼神聚精有神,髯須飄飛,一身灰紗便服的中年男子快步跑到馬車邊(此人正是胡府總管,胡進思的心腹智囊,管夏)從馬車上取出紅木墊凳在右側放下,附身誠懇的說到:“老爺,已到府邸,請您下車。”“戴將軍,你先請”,隨後管夏雙手扶起戴諢下了馬車,緊接著扶起胡進思,一行三人順著胡府大道往內廳走去,管夏緊跟後麵,注意到老爺發間沁汗,眉頭緊鎖,一臉愁容。心裏思忖道今天在王府伴駕莫非出什麼事了?戴諢緊隨胡進思一邊沿著前廊小徑往內廳書房走去,一邊觀賞沿途景色。初秋剛至,庭院裏已是菊色怡人,有的金燦奪目,有的粉嫩清雅,有的白若飛雪,有的淡雅釋懷,隨風搖曳,珊珊可愛;轉過前廊小徑,遠處隨風擺動著一片片茂林修竹,假山映夕陽,妙亭依秀湖,小橋流水;和著飄飛的陣陣桂香,仿佛置身於神仙雅境。戴諢饒有興趣的說到:“想不到,現如今胡大人府上後院設計的如此精巧雅致,別有一番風趣”“戴大人謬讚了,花園是雪姬設計打理的,小姑娘的一點閨中嗜好,入不得法眼的”胡進思說到。正在此時,遠處西廂房緩緩走來三人,隻見一白衣清雅,身姿婀娜,長發飄飛的女子並著兩個粉裙丫鬟正從小橋對麵走來;此時戴諢正和胡進思笑談,未曾注意對麵,忽然抬頭,遙遙望去,一女子正欠身立於橋上,頭挽流雲髻,右側一隻玲瓏雙蝶戲花步搖墜著銀色流蘇隨風搖擺,中間插著一隻和田鳳飛九天玉,眉細若勾月,眼清如秀泉,巧鼻高挺,朱唇輕啟,笑靨可人,腰如細柳輕如雲,身著白紗齊地裙,中配白玉比目帶,帶係玫瑰花海熏,長發翩然,清麗可馨。忽的一陣秋風拂過,發舞裙擺,真是遠處良辰配美景,近處佳人似驚鴻!看的戴諢眼睛出神,停身卻步。隻聽白衣女子鶯聲婉轉:“給義父請安。想必這位身著銀色鎧甲,步伐穩健的大人應該就是名聞蘇杭的兵部侍郎戴大人吧?給戴將大人請安。”“起來吧,雪姬。去倒兩杯上好的西湖龍井送書房,我和戴大人有要事相商。”雪姬欠了欠身:“是,義父,茶水一會兒送到。”看著雪姬遠去的身影,戴諢呆呆立在哪裏,突然,思緒被胡進思的講話打斷:“戴大人,這就是剛才跟你提起過的雪姬,我舊部中郎使黃閱的女兒,哎,黃閱五年前隨我去北方平叛為保護我逃出敵人包圍,不幸中箭身亡,其內人幽蘭夫人兩年前因憂傷過度得了重病去世了,這孩子可憐,他母親去世後我就認她做女兒,接來府上。這孩子自小聰明伶俐,來府上這段時日,無論府內府外,事大事小,都替我分擔不少,這不,剛才肯定是去西廂房內人房裏了,內人最近舊疾複發,咳嗽不止,雪姬要比我那幾個兒女還要有心,一早一晚持湯奉藥,陪內人說話解悶兒,現在內人狀況好了很多。來,戴將軍,這邊請,西廂房後邊的小花園就是我的書房所在。”映著晚霞夕陽,三人來到了書房。戴諢,抬頭看到“寧心齋”三字赫然在目,左側對聯曰:曲徑通幽拂琴錚盡華芳,右側對聯曰:小橋流水賞詩畫映夕陽。“還真是詩情畫意的地兒”戴諢歎到。進入寧心齋,戴諢首先被那清幽寧靜的氛圍所感染,迎麵正牆上掛的是一幅吳道子的《菩薩圖》,畫中菩薩身著黑底白蓮裳,頭披藏青錦絲紗,腳踏一縷清雲,眉若彎月,眼神微垂,鼻梁高挺,嘴唇輕啟,纖手交叉輕拂於胸前,儀態閑適,佛心斐然。菩薩身後石坎上放著一尊白**瓶,瓶內插著一柳枝,隨風斜舞。瓶子上方,也就是畫中右上角位置,隻見一隻白鳥,喙銜一串鬆木色佛珠,眼神彙聚,注視著左下方的菩薩,整幅畫麵安靜詳和,線條層次感分明,不失為吳道子的佳作。左右兩側懸著唐代李頎的詩句,曰:“片石孤雲窺色相;清池皓月照禪心”。畫像前設著幾案,兩邊放著各色瓜果,中間放著佛塔模樣的灰色銀尊和一柄香爐:隻見灰色銀尊四角仿照古塔模樣做了四重塔尖,中間一較大的塔尖式銀針立於尊身,尊下部四周玲瓏得雕琢了16具小佛像,整個銀尊在兩側紅燭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尊前香爐嫋嫋檀香升起,深吸一縷,沁人心脾。此時胡公已悄然坐於左側藤椅之上,說:“此尊名為佛螺髻發塔,是用於存放佛祖釋迦摩尼的真身舍利。相傳佛祖修成正果後,其弟子按照佛祖生前囑托將其真身火化,焚化後的骨灰被分成八萬四千份送到世界各地供奉,此尊中間黑色閃閃發光之物即為佛祖頭發舍利,名曰:佛螺髻發”。戴諢甚感差異,奇珍異寶生平見過不少,如此聖物還真是頭回親眼見到。戴諢接著滿懷疑惑的問道:“學生冒昧的問一句,胡公,從何處得到此物,兩年前來府上拜訪未見此物?”胡公:“因我心向佛法,機緣巧合下偶遇一江浙富商,此人家中珍藏各類古物,於去年秋在其閣中賞花,看到此物甚是喜歡,故我花重金從其手中購得。”“哦,原來如此”戴諢附和。“義父,戴大人請用茶”隻見雪姬手托茶盤,將兩杯茶水放於幾上,欠身退出了。胡公:“戴大人有什麼話就直說吧,這裏絕對安全。”戴諢:“胡公可知大王為何會對您敬而遠之?”胡進思細品一口茶水說:“不單單是因為今日之事吧?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已輔助四代君王,年近古稀,蒙受王恩已久,子嗣家眷也盛蒙照顧,隻是有道曰:登高必跌重!功高位顯,勢必危言。”戴諢:“大人真不愧是四朝元老,心如明鏡,一切動向皆明於心。大人是先王欽點的顧命大臣,隻可惜現今王上荒淫無道,並不理解大人的苦心經營,反聽信他人妖言惑眾。”胡公:“此話怎講?”“胡公請看,這是我從內室使王總管哪裏得到的一首詩”胡公小心打開錦帕,借著燭光,隻見上麵寫著一首詩,題名:帝鄉煙雨,詩曰:昨夜驟雨浸濕衫,華運不改舊翩然。借問江山何處是?克開光盡定軒轅。胡公黯然沉思,對戴諢說:戴大人,這是王上的題詩吧?謝大人好意,今日之情,他日必將相報!”“那麼大人接下來打算如何?”正在此時外麵傳出了徐徐的腳步聲,胡公一手禁言,戴諢止語,隻聽有人輕叩小門,胡公說:“何事?”隻見雪姬欠身入內說:“義父,晚飯已經備好,夫人讓我請您和戴大人入席。”此時,胡進思眼光閃閃,定睛看了雪姬一眼,同戴諢相識一笑,戴諢是聰明人,心裏便知曉,胡公怕是想要以雪姬為棋,效仿王司徒,以連環之計,轉換錢倧和錢俶的相對格局,以鞏固自身的利益。“戴大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請先同老夫一起用飯,隨後再敘”胡公說。戴諢欠了欠身,對胡公說:“謹尊胡將軍差遣,日後願為胡將軍效勞,鞍前馬後,在所不惜。”“戴大人言重了,來,這邊請”隻見雪姬並了兩個丫頭,挑著燈籠,往前帶路,五人一行,赴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