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深呼吸或是話變多。深呼吸是立即平緩情緒的最簡單方法,因此當你看到對方深呼吸,就知道他可能在壓抑自己的情緒。或是在過程中對方不太愛說話,卻突然話多了起來,也代表他的情緒開始變得不穩定。
(3)用手放在大腿上。緊張時我們也會不自覺地雙手放在大腿上來回摩擦,試圖平緩自己的情緒,因此這個動作也是另一個重要的線索。此外,有時候對方動作快速,決定很果斷,通常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沒信心。真正有自信的人會深思熟慮,而不是不假思索就做出決定,急著展現自己的信心。
當你觀察到以上的行為時,就可以依據情況決定自己是否要趁勝追擊,迫使對方答應你的要求,或是說些話讓對方放鬆,以利於接下來的交談。
5.多搜尋其它周邊線索
上麵介紹了很多細節。不過,外表隻是線索之一,你還可以從其它不同的來源,搜尋關於對方的重要信息。日本暢銷書《冷讀術》的作者石井裕之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技巧,有助於摸清對方的個性。
首先,你可以從筆跡下手。在適當的機會,請對方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你要的信息,像是請他寫下他的聯絡方式等。如果字跡潦草而寫字速度很快的人,工作速度也很快,但是通常比較馬虎粗糙,因為他認為“大略做好後再修改細節就行了”。
寫字謹慎而慢的人,工作時會一步一步邊確認邊進行、非常仔細,但是如果催促他加快速度,就不能發揮應有的水平。
此外,手機吊飾也是很好的線索。吊飾複雜的人,通常朋友很多,是屬於怕寂寞、喜歡熱鬧的類型。沒有配戴手機吊飾,即使有也是式樣簡單的人,不大喜歡一群人在一起吵吵嚷嚷,也不大重視表麵的交友關係,隻與少數能真正交心的人長久交往。
以上隻是簡單說明幾種重要的觀察方法,重要的是要靠經驗的累積,隻要平時多與人互動、多觀察,你也能擁有驚人的閱人能力。
下麵我們整理出一些體態語的基本意義供你參考:
說話時捂上嘴(說話沒把握或撒謊)。
搖晃一隻腳(厭煩)。
把鉛筆等物放到嘴裏(需要更多的信息、焦慮)。
沒有眼神的溝通(試圖隱瞞什麼)。
腳置於朝著門的方向(準備離開)。
擦鼻子(反對別人所說的話)。
揉眼睛或捏耳朵(疑惑)。
觸摸耳朵(準備打斷別人)。
觸摸喉部(需要加以重申)。
緊握雙手(焦慮)。
握緊拳頭(意誌堅決、憤怒)。
手指頭指著別人(譴責、懲戒)。
坐在椅子的邊側(隨時準備行動)。
坐在椅子上往下移(以示讚同)。
雙臂交叉置於胸前(不樂意)。
襯衣紐扣鬆開,手臂和小腿均不交叉(開放)。
小腿在椅子上晃動(不在乎)。
背著身坐在椅子上(支配性)。
背著雙手(優越感)。
腳踝交叉(收回)。
搓手(有所期待)。
手指扣擊皮帶或褲子(一切在握)。
無意識地清嗓子(擔心、憂慮)。
有意識地清嗓子(輕責、訓誡)。
一個人有太多如下的體態語時可被認為是在撒謊:眨眼過於頻繁、說話時掩嘴、用舌頭潤濕嘴唇、清嗓子、不停地做吞咽動作、冒虛汗和頻繁地聳肩。
通過語言態勢洞察人心
古人雲:“言未出而意已生。”一個人的言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人的一些實際情況。如果老板不善於分析別人的言論,辨其是非善惡,也是無法看破人心的。在現實生活中,有人常常是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如果老板善於觀察,那麼此時對方內心的心理密碼已經泄露了他的真實動機。老板可以嚐試通過察言而看破人心的幾個具體辦法:
在正式場合中發言或演講的人,開始時就清喉嚨者多是由於緊張或不安。
說話時不斷清喉嚨、改變聲調的人,可能還有某種焦慮。
有的人清嗓子,則是因為他對問題仍遲疑不決,需要繼續考慮。一般有這種行為的男人比女人多,成人比兒童多。兒童緊張時一般是結結巴巴或吞吞吐吐地說“嗯”、“啊”,也有的總喜歡習慣性地反複說“你知道……”
故意清喉嚨有時是對別人的警告,表達一種不滿的情緒,意思是說:“如果你再不聽話,我可要不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