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溝通的修煉:有效溝通,左右逢源(1)(1 / 2)

有效的溝通,就是在恰當的時候及適宜的場合,用得體的方式表達思想和感情,並能被別人正確理解或者執行。

“溝通”的重要性體現在現代人工作與生活的各個方麵,包括社會成員之間的關係,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團體與團體的關係,甚至國與國的關係等等;它涉及到企業管理,決策過程,公共關係等眾多方麵。

“溝通”是一個學科,更是一門學問。企業老板需要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學會人際溝通的技巧,這樣就能夠最大程度的做到上傳下達,實行科學決策,同時也有助於增強人際關係之間的和諧,增強公司的凝聚力。

雙向溝通,互動管理

溝通是管理的靈魂,失去有效的溝通,企業文化和管理製度將是一紙空文。架設溝通渠道,必須製定有效的溝通製度。學習需要溝通,創新需要溝通,管理更需要溝通。很簡單,命令是單向的,是上對下的,而溝通是雙向的,可以是上對下,也可以是下對上,或者是平行的。

溝通是需要互動的,管理也是一種互動,在“互動”的理念下,管理將有可能獲得一種新的視野,促進管理的“核變”,提高管理的效能。互動不是空洞的概念,建立起互動平台僅僅是互動管理的開始。最重要的是通過平台和員工真正做到互動,把交流得來的信息用於企業實踐。

在李嘉誠的管理理念中,傳統單向管理的溝通以從上向下傳達為主,他認為對於身處深厚封建文化傳統背景的中國企業來說,這一點尤其突出。互動管理必須徹底改造單向溝通的模式,架設富有活力的雙向溝通渠道,使組織煥發出應有的活力。很多企業決策失誤,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決策者放不下架子,聽不進不同意見,草率決策。在實施發展戰略時,同樣因缺少溝通而導致行為缺乏理性,終釀惡果。因此,作為一項製度,互動雙向溝通必須貫穿組織發展的始終。

李嘉誠在一次行政會議上,麵對下屬所提出的建議,在兩分鍾之內便批準了,他還打趣地說:“全世界沒有一個行政人員能那麼快取得總裁的批準。”在這種氛圍之下,下屬在提出意見時沒有絲毫壓力,大家合作得相當愉快。事實證明,李嘉誠的這種有效溝通、互動管理模式,使得下屬能夠暢所欲言。這樣,一些正確的看法就會被李嘉誠所采納,從而避免了許多錯誤的決策。

反之如果一個企業缺乏溝通,沒有互動,那麼,這企業就如人的身體各部位的零件沒有相互的磨合,不能正常運轉,久而久之便會退化死亡。

李嘉誠在一次給中層領導的演講中提到:如果在一次互動中,有人提出一些與你不同的意見,你粗魯地警告別人不要自大,甚至打斷對方說話,那麼幾次之後,所有的人都不會再有勇氣對你的意見進行反駁了,連正直的人也會冷眼旁觀,你就變成了孤家寡人。大家發言時都會隻看你的態度,所謂的互動成了你的“一言堂”。正確的做法是,你應該告訴那個提出批評的人:“好的,讓我們仔細討論你的意見,首先聽聽大家的意見,然後我們再進行選擇。”

溝通的實現有賴於良好的機製:第一種就是通過正式的溝通渠道,如月會、座談會等;第二種就是通過非正式的溝通渠道,如麵對麵單獨溝通、電子郵件、小範圍聚會等。無論是通過哪種形式溝通,隻要讓員工說話,並且是發自內心的真話。

老張曾在一家全國知名的企業工作過,任華東地區某營銷總部的經理。他說:“我和同事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團隊精神。我重視他們的感受,並保持與他們溝通,聽取他們的觀點,讓每個人的長處能夠充分的發揮。上班時他們叫我張總,下班後他們就叫我張哥。這樣的關係讓我們的工作效率超越了其他部門。”

向李嘉誠學習平民化溝通,把所有的問題都在萌芽狀態處理或完成。相信隻要與員工保持良好的溝通,讓員工參與進來,由下而上,而不是至上而下,在企業內部形成運行的機製,就可實現真正的管理。讓員工把工作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就能真正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從而使獲得企業更大的發展。

進行真誠有效的溝通

一個護理醫院的領導珍妮,手下有7個領導者,125個員工,董事會決定裁去5個員工,因此她在星期五的早上寄出125封信,把她準備裁員的計劃向125個員工作了陳述。下一個星期一的早上,當珍妮步入辦公室時,她感到十分異樣,她發現所有的人——領導者和員工似乎都炒了她的魷魚,因為她在那天早上失去了她以往的權威,所有的指揮全部失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