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技術為王的時代來臨了,以專利為磚瓦,微軟、通用、豐田、諾基亞、索尼、三星等世界級的企業在中國做到了“挾技術以令諸侯”的局麵。他們在中國建立起一座座堅固堡壘,並聲言:誰若攻城,必先付出代價。
掌握在手中的專利猶如一把牢固的鎖。從經濟層麵講,擁有技術者即王者。隻有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推進工藝技術裝備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才是構建現代產業體係的根本途徑。
王傳福的“技術為王”理念
王傳福,出生於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1987年畢業於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95年創立比亞迪,擁有充電電池、手機產業。人稱“技術狂人”、“汽車狂人”。
王傳福曾說:“製造業一定要掌握核心的技術。”
“我們的淨利潤都是在20%以上的。雖然我們是一個製造業,但毛利都是在50%。就是一定要掌握核心的技術,然後再利用中國的優勢(低成本製造),有這兩點,不管是什麼行業都可以成為行業的老大。民營產業不太需要公眾的品牌,一樣可以獲取很高利潤,因為我們掌握了核心的技術,掌握了非常非常高層次的產品的開發。”
王傳福強調自主掌握核心技術並將其分解,把成本壓到最低限度:大量采用非專利技術,並迅速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一種新產品的開發,實際上60%來自文獻,30%來自樣品,另外5%來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實際上也就5%左右。”這種做法,至少理論上能使比亞迪既不淪為國外品牌的下遊組裝線,又避免牽涉知識產權問題受製於人;不僅能自己開發產品,還可以開發設備和生產線。
比亞迪公司從成立起,就專門設立了中央研究部、設計室以及技術部,專門負責二次充電電池生產設備以及生產工藝的研發。到目前為止,比亞迪公司60%的生產設備係自主研發,生產汽車的這種做法完全是從電池生產中移植過來的。
比亞迪力求鍛造自己的核心技術。比亞迪的自主研發跟大眾、通用、豐田的不一樣,因為比亞迪還沒有跟外麵合作過,從整車的概念、設計、造型、結構設計、試製,全程都是自己來掌握的。
在2005年上海車展期間,比亞迪首席設計師廉玉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比亞迪進入汽車業兩年多時間來,高尖技術的應用是比亞迪設計的起點,F3在一些技術方麵和世界上頂級車相比並不遜色。
比亞迪公司董事長王傳福堅稱:“知識產權要尊重,我們的車不但沒有任何知識產權問題,而且其本身就有50多項專利技術。”
按照王傳福的理論,“搞產品製造的人都知道,一個產品的質量會受到各方麵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80%取決於這個產品的設計,設計定型了產品就定型了。而餘下的20%則來源於製造上的一些變量,包括本身材質的一些變量,會影響這個產品的品質,而汽車尤其符合這個規律。汽車要比一般的產品更注重設計,因為它的零部件多,零部件的位置擺放就是個很大的問題,汽車要品質好,設計一定要好,如果產品設計有問題,就算是上帝也造不出好車。”
F3是比亞迪的第一款產品,因此,比亞迪不惜力氣從設計環節就開始注重保證整車的質量,正是這款車的先進設計給了比亞迪在汽車界裏闖蕩的底氣和信心。一旦擁有這個平台後再用中國製造的能力把成本降低,把品質穩定下來,本土的汽車公司就有了發展的核心能量。
比亞迪雖然沒有聘請國外的設計人員,但是比亞迪跟國外一些著名的公司經常進行交流,進行技術探討,如,比亞迪跟博世做了很多的製動係統的研究,購買它的零部件,然後在公司內部進行大量的技術交流。國外舉行的所有的汽車車展,比亞迪都要派人去交流、去觀看。
另外,比亞迪公司每周都會請大量的國外知名公司或者技術服務公司到上海比亞迪做技術交流和培訓,同時也派員工到國外進行技術交流。
比亞迪在研究汽車的操作穩定性時,針對一些具體的技術指標,常常同蓮花(蓮花汽車科技工程公司是世界上頂級專業的汽車設計和工程顧問谘詢公司之一)及保時捷等設計公司進行技術專題的交流。通過這些,比亞迪提高了自身的開發能力。
當然,更多的還需要比亞迪自己親自來做,有一些核心的技術和核心層是保密的,更多的過程和概念性的東西都是公開的,關鍵是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