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國內企業麵臨著日益複雜多變的市場競爭環境。對企業而言,惟一持久的競爭優勢,是具備比競爭對手更快的創新能力。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國企業家越來越認識到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但是,企業的創新能力仍然麵臨著社會總體創新意識不足、創新人才欠缺、創新經費缺乏、創新成果稀缺等困境。如果不能得到解決,企業的發展之路將無法走遠。企業能否發展下去,老板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老板是通過各種方式學習、修煉、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這是企業對老板的要求,也是時代對老板的要求。
海信:民族企業需要創新精神
什麼是創新行為?
彼得·杜拉克說:“企業家推陳出新。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特殊手段。創新行動賦予資源一種新的能力,使它能夠創造財富。事實上,創新本身創造了資源……凡是能改變已有資源創造財富的潛力的行為就是創新行為。”
我們都相信是創新和創新精神改變了我們今天的世界。民族需要創新,企業需要創新,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說:
“沒有創新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沒有創新精神的企業,是沒有出息、沒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企業必須擁有自己的創新精神和理念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技術創新戰略。”
海信人所具有的創新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多年來,海信集團一直堅持以技術創新為先導、以技術孵化新產品、新產業為推進器的發展戰略。最近兩年來,海信每年獲得的專利都超過了100項。
海信的銷售額從最初的4億一直攀升到430億。有人會問:“海信何以發展如此迅速?”“隻有一個因素,就是海信一直立足於創新。”周厚健說。
在一次研討會上,海信集團的董事長周厚健語重心長地說道:“縱觀海信30年的發展曆史,我深刻地體會到,處在我們這樣的行業,創新是企業的發展之本,也是走出國門最基本的條件。”
對於創新,周厚健指出,堅持自主創新是企業不竭的發展動力。作為企業來講,它要在市場上體現出競爭力,主要是表現在產品、價格和市場的占有率上。這裏麵最重要的是產品,消費者之所以選擇你,就是因為要選擇你的產品,選擇你產品的質量和技術。
為了更進一步鼓勵科研人員的創新精神,2002年11月,海信集團開始設立科技創新獎,最高獎金高達50萬元,最低也有4萬元。
奪得海信第一屆創新獎的是:海信通訊公司主管技術的副總經理楊文琳和她的小組,他們拿走了50萬元。楊文琳和她的小組開發了C2101手機,這是國內第一款CDMA彩屏手機。
隨著海信自主研發的第一款CDMA彩E手機C3698的上市,中國移動通信技術的領軍者、海信通信公司的技術帶頭人楊文琳一下子成了公眾矚目的“焦點”。
C3698在這款產品上,海信率先實現了手機照相功能、多媒體郵件功能等,打破了國外大公司在CDMA高端產品方麵的壟斷。“沒有一個合作夥伴願意把技術完全掏給你,要想完全掌握,唯有付出更多的汗水。”提起第一部手機C2101的研發過程,楊文琳依然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
2001年,海信集團在同日方合作的過程中,日本人堅決要求完全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
海信任命楊文琳為海信通信公司技術副總經理,由她主持海信移動通信產品的開發工作。楊文琳與海信研發人員一起認真分析雙方的研發現狀,及時正確判斷出了海信研發人員的研發實力,“表示決不照抄照搬日方的東西,要做出適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移動電話”。
據說,當時公司內外很多人認定“海信必定照搬日本技術”“海信人必定服從日本工程師的指揮”,如果背離這個前提,幾乎就是死路一條。楊文琳帶領海信研發人員,策劃開發最新的CDMA手機產品,在產品開發中積極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後來,海信CDMA手機研發人員的技術實力使日本人逐漸轉變了看法。
2001年,為了使海信通信公司獲得國家CDMA定點生產許可,楊文琳在定點申報中提交了海信通信產業和產品發展規劃,以及海信CDMA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及未來發展報告。
她的解說給國家計委、國家信息產業部及其他相關領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獲得了高度評價。最終,考察小組一致認為:“海信的自主研發實力、技術掌握程度和開發環境是目前國內最好的。”
同年8月,海信成功獲得了國家CDMA手機定點生產許可。楊文琳主持設計的海信第一款CDMA手機C2101也成為中國聯通CDMA網絡測試使用的唯一基準手機和重點推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