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釀酒(1 / 2)

對於張家而言,釀酒的工作隻能是先慢慢展開,因為竹筒還未就緒,就算他們釀好了酒,也沒合適的容器裝。

現階段,他們能做的就是把釀酒的原料高粱、小麥什麼的碾碎了,做成酒曲發酵。

對於劉錘在梁家提到的那件事,其實也並非是空穴來風。

張家高粱酒的現任主人那天在推銷新酒玉梁酒的時候,就已經跟那些酒商們打好了招呼,這幾天就把所有自家的高粱酒撤走,然後新酒釀好了就上新貨。

而劉錘隻聽說了前半段故事後,就高興的合不攏嘴,沒有耐心聽別人講下後半段。

對於竹筒,張學東心裏其實也是忐忑不定的。

雖然那晚老胡頭已經明確告訴了他,竹筒其實並非他想的那麼簡單,可是他還是有點懷疑,都已經過了這麼久了,老胡頭還能記得起竹筒什麼樣?

不過,著急歸著急,他又不是個木匠,現在隻得在家耐心等著老胡頭大功告成的好消息。

與張學東那晚在路上大約深談之後,老木匠也是一把幹勁。

他說到做到,回了家就認真研究起了這竹筒來。

因為現在他更加確定,做好了竹筒不僅是幫著張家釀出了酒,更是為了證明他胡家的這曾經失傳的酒尚在人間。

按照他曾經想到的,以及祖父曾經告訴過他的一些東西。胡文從竹子的原料開始下手,他的印象中,對於這點長輩們似乎提過。

裝酒的竹筒,其實也是一般的竹子,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隻是一般的竹子也有分類,比如是青竹,還是羽竹。

青竹是一般人家自家栽在院子裏,偶爾賞玩或者是為了襯托院子而用;而羽竹不同,羽竹的觀賞性沒有青竹那麼好,完整的生長期也不似青竹漫長。

可以簡單地說,青竹一年四季有時長青,羽竹不同,遇到了秋天,立馬就走起了下坡路,竹葉泛黃了不說,竹竿也會慢慢變脆,竹節也會凸顯地越加清楚。

正因為羽竹的這個特點,所以胡家遠祖在釀酒之初,便選擇了羽竹作為裝酒容器,他們明白,裝酒的竹筒看似越是嫩綠越好,但結果卻不是這樣。

春夏之交的羽竹,雖然竹葉翠綠,做成竹筒看的也舒服。

但是這個階段的羽竹,竹筒內的杆莖還在生長,期間也含著大量的小碎屑,到時融入酒中的太多,反而會使酒味變差。

於是,他們取竹筒是在初秋。這個時候的羽竹已經漸成衰落之勢,生長期也慢慢停滯,此時砍下來做成竹筒,也確實是最好不過的了。

想到這些,老木匠倒也記起了在張家看到的那個貌似還是羽竹筒,看來即使是張學東不明白這些,也還誤打誤撞,運氣不錯。

但是,選擇了羽竹做裝酒容器,隻是釀“精品高粱酒”的第一步。而後對於竹筒的長度要求,胡家先祖那也是要求嚴格。

竹筒長度,取兩節最佳。

按照明朝時的計量單位,這兩節與現在已有大變。這個“節”在這裏,也並非單是竹筒上的節的意思,還包括大致的長度要求。

這裏的兩節,差不多暗含兩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