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信達資產管理公司1999年接收了廣西南建集團(名稱經過處理,以下簡稱“南建集團”)及其七個下屬公司債權合計13000餘萬元。在采取逐個訴訟、單個重組等處置方式後效果均不明顯的情況下,項目組認真總結債權項目共性,把握其關鍵節點,抓住集團企業改製、地方政府給予優惠的有利時機,實行了集團和下屬公司的整體債務重組,成功取得了規模處置效益。
一項目債權及擔保情況
廣西南建集團及下屬公司都是成立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國有建築企業,在計劃經濟時代曾有過輝煌的業績。80年代後期,地方政府同時將若幹個獨立的建築企業統一劃歸南建集團前身“南建企業”(名稱經過處理)名下管理。1996年,為了方便集團公司為下屬企業提供擔保,增強地方建築企業的外部競爭力,該公司在征得地方政府同意的情況下,再次更名為廣西南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當時該集團以下屬10個子公司全部報表的賬麵淨資產作為資本金,並辦理了變更注冊登記,注冊資本2. 2億元。
南建集團總部隻負責下屬公司的人事管理,雖具有法人資格,但不經營具體業務,因此沒有主營業務收入。維持運轉的收入來自在承接大工程的時候,以集團的名義替子公司投標所收取的下屬企業管理費。整個集團總公司經營活動較少的同時,運行機製逐漸僵化,到90年代末,在職職工不過100多人,退休人員人員數量已遠大於在職職工人數。南建集團下屬的10個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均擁有獨立財產,南建集團每年的主要工作除了代子公司投標外,還要彙總各子公司的財務報表,用於向政府彙報該地區建築行業的情況。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一方麵由於集團和下屬企業的經營管理體製未能適應市場化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普遍處境艱難,大部分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企業的人員負擔也更加沉重,下崗及退休人數多達8000多人,同時,企業大量的工程款被拖欠更使得企業雪上加霜,甚至無法解決職工的工資發放問題。90年代中期,每年春節前,當地政府都要指令金融機構給該集團發放特困企業貸款,用於給職工發工資。雖然在政府幫助下,企業勉強維持運轉,但到了1999年底,整個集團係統經營狀況已經極為困難,拖欠勞保統籌及職工工資已達4000萬元,欠稅達11038萬元,對所欠的銀行債務更無力償還。
1999年,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從廣西建行及分支機構接收廣西南建集團及其七個下屬公司不良債權合計13557萬元,其中本金8376萬元、應收利息2670萬元、催收利息2511萬元,包括損失類貸款3筆,涉及債權728萬元。這些貸款中,由南建集團提供保證擔保的7100多萬元貸款本息在截止債權接收時,近一半已經喪失擔保時效,僅有借款本金2762萬元的擔保時效還在追索期間。其餘的接收借款本金雖名為以土地及機器設備作抵押,但因沒有辦理抵押登記手續或抵押物缺失,實質上已屬於信用貸款,追索難度很大。
二深入企業,摸清情況
項目組接收南建集團項目後,雖然信達公司項目人員每個季度都上門追討,但由於企業確實出於困境中,回收效果微乎其微,三年內僅回收32萬元。
2001年,房地產市場逐漸升溫,項目經理認為,雖然南建集團及其七個下屬公司的經營狀況很困難,但比起其他行業如外貿及工貿企業來說,它可能還是有一定的還款能力的,畢竟這些建築企業擁有一定的有效資產,如房產或土地,關鍵在於如何有效盤活這些資產,使之既能償還部分債務,又能解決職工的安置問題。在這一認識的基礎上,項目組啟動了針對集團下屬企業的調研計劃。
調研發現的情況不容樂觀。南建集團本身並沒有直接的實物資產,其資產主要反映為與下屬各公司的內部往來應收賬款(即應收而未能收取的管理費)。南建集團甚至沒有真正意義屬於集團自己的辦公場所,集團的辦公樓一直都未作產權界定,沒有產權證,而土地使用權又屬於國撥土地。
但是,經過現場調查和訪談,項目組對南建集團下屬七家公司的情況了解卻比之前清晰多了……
(一)南建集團機施公司(名稱經過處理,以下簡稱“機施公司”)
這是一家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注冊資本僅700多萬元的小型施工企業,該企業雖小,但屬於獨立核算企業,具有法人資格。公司以公路橋梁及基礎工程施工為主,曾是同行業中極具實力的企業,1993年以前經營狀況尚好好,貸款也能夠按時還本付息,但此後,由於經理經營思路失誤,大搞分包聯營,管理嚴重失控,效益連年下滑,虧損嚴重,到1999年底,拖欠職工的養老保險金、公積金等900多萬元。機器設備也因為老化和沒有流動資金補充,已沒有生產能力,因為拖欠施工隊的款項,設備先後被法院查封,機器設備殘存價值不大。目前的機施公司已無力再承接新的工程,隻是以公司的名義為掛靠單位承接工程,按工程總額的3%~4%收取管理費以維持運轉。
(二)建設租賃公司(名稱經過處理,以下簡稱“租賃公司”)
該公司係由當地建行和南建集團於20世紀90年代聯合成立。當時,約定由建行出資並派代表監督經營,南建集團出人並負責管理。這家公司規模更小,成立時注冊資金90餘萬元。租賃公司主要經營機械設備、建築物資的租賃。公司成立後,建行選定當時經濟效益還算不錯的廣西某鋼鐵廠作為投資項目,並於1993年對租賃公司發放貸款750萬元,由南建集團擔保,按租賃公司租賃業務的要求將此款轉到該鋼鐵廠,由鋼鐵廠以此款購買生產設備從事生產。這是租賃公司成立以來惟一的投資業務。此後租賃公司幾乎沒有開展其他的經營業務,管理混亂,效益低下,到信達項目組調查時隻有兩個留守人員。租賃公司惟一資產就是對鋼鐵廠的應收款,而該鋼鐵廠已經瀕臨破產。鋼鐵廠主要經營生鐵,兼營水泥,在冊工人3000多人,2000多人處於半下崗狀態,在當地政府幹預下,該廠沒有進入破產程序。鋼鐵廠還因欠工商銀行4億多元貸款無力償還,已將工廠包括生鐵生產線和水泥生產線在內的所有資產抵押給工行。多年來,租賃公司從未從鋼鐵廠收回一分錢,應收債權已經岌岌可危。
(三)建築材料設備公司(名稱經過處理,以下簡稱“設備公司”)
設備公司也是一家小企業,成立於20世紀80年代,注冊資金僅170餘萬元,主要經營建築材料包括鋼材、有色金屬、水泥、玻璃、瀝青等材料的調撥、市場調節供應,曾實際上負擔了集團企業的物資調撥職能。企業原有職工26人,但由於效益極差,已處於關閉狀態,隻有部分人員留守,不再經營業務。公司主要資產為對外的應收賬款,但由於這些應收賬款的時間均在五六年以上,且應付單位多已撤銷或關閉,已變成事實上的呆賬。
(四)南建集團第二建安公司(名稱經過處理,以下簡稱“二建公司”)
這是一家南建集團旗下的建築安裝行業“正規軍”,成立於20世紀60年代,注冊資金1400餘萬元。公司主要從事各類型項目的設備、線路、管道、電器等和壓力容器安裝、製造、設計,工業與民用建築施工貳級,鋼結構網架工程施工貳級,工業管道、城市煤氣管道和液化石油氣管道安裝。由於建安工程市場競爭激烈,加之企業退休職工多負擔重,在工程壓價、墊資背景下,企業經營相當困難,停產後員工已無工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