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向下”
封麵
作者:張兵武
挖掘“金字塔底層的財富”最精彩的篇章,或許在未來的中國
“春節了,各路名媛貴婦成功人士文青二青紛紛現出原形,不管平時裝得多國際多上流多高端多與眾不同,這個時候都要:回蘭州!回貴陽!回鐵嶺!回鞍山!回包頭!回新鄉!回平頂山!回攀枝花!回縣城!回村裏!回三線四線五線!”
這是蛇年春節網上流傳的一條微博。在中國,大家原本都是鄉下人,平時再怎麼裝,這時候都乖乖的現回原形,挺好!
不妨套用這句話,講述即將在中國化妝品市場深度演繹的故事:
“2013了,各種包裝華麗、號稱品味奢華技術領先的突破之作,不管多時尚多國際多高端多山寨,這個時候都要:去蘭州!去貴陽!去鐵嶺!去鞍山!去包頭!去新鄉!去平頂山!去攀枝花!去縣城!去村裏!去三線四線五線!”
市場下沉,打通鄉鎮市場的通路,“最後一公裏之戰”的號角嘹亮而高亢;這不是一次全新的開始,而是一次一場隱秘之戰高潮到來的前奏。
過去數年,在各地演講授課,見到的大多是來自三四線市場的終端店經營者。近距離的交流讓我明白,是他們讓國產品牌由下而上逆襲成為可能。
2012年新年剛過,我們天勤柏氏品牌策劃項目組遠赴江蘇濱海等地了解市場。鄉鎮店單次動銷的業績讓我們感慨,三四線市場顧客的消費能力更讓我們吃驚。當一二線市場的消費力被高企的房價壓抑得日益羞澀的時候,三四線讓“內需”得以被持續拉動。
2012年即將結束的時候,我第一次去到了遙遠的新疆。在一些商場我看到了自然堂、歐詩漫、卡姿蘭、泉潤等10多個我們服務過的品牌和歐珀萊、美寶蓮等國際大牌比肩而立。這讓我強烈地意識到,三四線市場為國產品牌成長提供了最適宜的土壤,未來也將成為土洋雙方對壘的重要戰場。
去三四線,並不是這兩年才被提升到戰略高度;早在2008年,我們在為歐詩漫旗下櫻尚作品牌整合時,便將這個品牌明確定位於三四線市場;如今,這種做法已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共識。套用官方新聞慣用的說法,個體性事件已演變為群體性事件。寶潔公司新近推出專供專營店渠道的海肌源,便清晰地表明了國際品牌向三四線市場下沉的動向。
未來十年的城鎮化戰略,無疑將進一步深化這一“向下”布局的市場趨勢。
很顯然,大多數企業都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序幕已經拉開,後台仍然亂糟糟一片。
走訪各地市場,代理商與終端總會告訴我,很多廠家的產品開發針對性不強。中國地區差異如此之大,在東西南北各地銷售的產品卻完全一樣,而一款適合廣東人需求的補水產品顯然難以在河南市場受到歡迎的。
這意味著,大家戰略上總體還是粗放的全國性操作,離精細化營銷的路還很遠;一旦要落實到三四線市場進行區域操作,人才儲備捉襟見肘,整個行業人才的係統性教育遠遠不夠。
這樣一種趨勢,並非一路坦途,前麵的問題將層出不窮。但對於國產品牌而言,這也是最為重要的機遇,隻有采取積極進取的戰略,才有可能把握住這一機遇。
我很喜歡邱吉爾所說:“我本人是個樂觀主義者,因為做別的貌似沒什麼用。”城鎮化將為這種積極的情緒打底。
“核心競爭力”概念的提出者C.K.普拉哈拉德在《金字塔底層的財富》一書中,以其十年觀察之精髓提醒人們,世界上有40億人口,生活在金字塔底部。我們可以從他們中發掘商機。普拉哈拉德觀察了印度、秘魯、墨西哥、巴西和委內瑞拉等國家發生的故事,很多公司在金字塔底部獲得了豐厚的市場回報。它們中有銀行、日化企業、電子會所、眼科醫院、能源企業……
挖掘“金字塔底層的財富”最精彩的篇章,或許在未來的中國。
讓我們積極向下。我們中國人都是“鄉下人”,服務好我們的父老鄉親,讓他們美起來,實現習大大所說的“美麗中國”夢,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