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上班時間隻是件小事。作為企業的負責人應更加全麵地執行企業的全部規章製度。“欲善人,先律己”,這是井植薰的一句口頭禪。有一次他在演講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你們的企業在製定各種規章製度的時候是否想過,誰最應模範地遵守這些製度?如果你認為,企業的規章製度隻是一種控製屬下和員工的手段,那麼你就大錯而特錯,錯到了足以使你的企業一蹶不振的地步。如果你認為,公司的全體成員包括企業主和總經理在內都應遵守公司的規章製度,那麼你對了大半,你的企業還有希望。隻有你清醒地認識到,作為企業主必須比其他所有的員工更加模範地遵守一切規章製度,並且為此而堅持不懈,你才具備了承擔企業領導職務的基本條件,你的企業才能興旺發達。”
“24—16—8”工作製,是井植薰喊出的一個口號。他認為,董事以上的幹部要具備24小時都為公司工作著想的覺悟,對工作一定要“走火入魔”,時時刻刻為公司操心,甚至晚上做夢也要做公司的夢。對一般管理幹部,則要求每天為公司幹16小時,除了晚上睡覺做夢可以悉聽尊便外,其他時間都必須思考公司的工作。至於一般員工,則要求工作8小時,隻要上班時間考慮工作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他們隻滿足於此,沒有為公司工作16小時的念頭或更多打算,那麼他們隻能永遠是一個普通員工。否則,他們必須在工作之餘多學習,多思考。
井植薰作為三洋公司的總經理,言傳身教,身體力行著三洋公司“造就他人,塑造自己”的經營理念。他經常出差,無法出席公司的重要會議。但他讓人把會議過程全都錄下來,回來後聽錄音。除此之外,他還把公司的各種演講活動、教育中心的各類講座都錄下來,隨時聽閱、學習。他一共有6台錄音機,2台在家裏,公司裏有1台,另外2台放在東京和大阪的汽車裏,還有1台隨身攜帶,主要用於旅行。這樣,他無論走到哪裏都有機會聽錄音。除了各種錄音資料外,他還剪報。有一次,一位記者看到他的成堆的剪報資料後說:“下次我要查資料,就上您這兒來,這兒比圖書館還要方便齊全。”
他的這種學習方法,既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是在“做給別人看”。通過自己的實際努力啟發公司幹部處處注意培養自己的工作能力。這是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欲善人,先律己”的經營思想的另一種反映。
三洋公司有一條鐵的管理原則,對於管理無方或者沒有能力的企業領導,要毫不猶豫地把他給撤下來。工廠經營不善立刻更換廠長,公司事業不振馬上調整總經理。有一次,井植薰到一家工廠了解情況,廠長訴苦說:“工廠很難增加利潤,賺不到多少錢。”井植薰問廠長:“是不是買來的原料太貴?”“是不是機器常有故障?”“是不是產品售價定得太低?”廠長均回答說“不是”。最後,井植薰說:“這樣還賺不到錢,那麼,隻有撤你的職才能賺到錢了。”還有一次,一家三洋公司的協作工廠請井植薰分析一下虧本的原因。到了工廠之後,井植薰指著流水線上的零部件問廠長:“這個零部件是花多少錢買的?”廠長回答:“這個麼……我不知道,這得問采購科長。”井植薰對廠長說:“你不知道,那麼讓那位采購科長來當廠長,工廠就不會虧本了。”結果這位廠長也被掉換了崗位。
企業是生產或經營商品的,但可以生產或經營任何一種商品,隻要這種商品能獲得利潤。
由此可見,企業之間的競爭最終要靠人來實現。正是企業的老板,企業的經理,企業的中層和企業的員工,才能形成強大的競爭能力,決定著企業的現在和將來。
堤義明管人語錄
為了事業的人請來,為了工資的人請走,能夠因為事業的價值聚集在一起的才能真正把事業做大,即使當企業麵臨困境時,這些人也會和企業風雨同舟,榮辱與共。而那些因為工資才來的人,隻是看重企業的福利和待遇,並不是企業本身對他有吸引力。如果有一天,公司出現困難,他們肯定會拍拍屁股走人,因為他們想要的東西公司已經不能再給予他們了,他們自然會到一個能夠給他們帶來物質滿足的企業,但絕不是現在的企業。
——〔日〕堤義明
堤義明:
1934年5月29日生於日本滋賀縣。1957年畢業於日本稻田大學商學部。1960年擔任西武鐵路公司董事。1970年設立西武不動產股份公司,擔任社長。1973年擔任西武鐵路公司社長。1976年擔任太子酒店社長。1989年擔任日本奧運委員會會長,1990年辭去該職。1998年西武集團資產評估在亞洲名列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