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我國消費信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1 / 2)

淺析我國消費信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財會金融

作者:楊勇

【摘要】消費信貸對一個國家的消費水平影響巨大,進而影響該國經濟發展。目前我國消費信貸的發展不盡如人意,消費貸款在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中所占比重較小,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如何進一步發展我國消費信貸,充分發揮消費信貸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正是當前備受關注的問題之一。在分析了我國消費信貸存在的不足後,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從我國實際出發,提出了發展我國消費信貸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消費信貸;製約因素;政策建議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費能力顯著提高,消費習慣和方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借貸消費、信用卡透支消費等正在改變著傳統的消費形式,但整個國內市場消費潛力和對經濟拉動的作用還未充分發揮。我國為了擴大內需,啟動消費市場,就必須對消費信貸給予高度的關注,使消費信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本文運用消費信貸的理論,結合中國具體的消費信貸實踐,分析了消費信貸的經濟以及金融功能,從多角度深入地研究中國消費信貸的現狀,提出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以供參考。

一、我國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分析發現目前我國消費信貸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從我國實際情況看,發展消費信貸的製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麵:消費者、商業銀行、政策法規。

(一)消費者存在的問題

第一,傳統消費觀念的製約。雖然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但是大多數人還都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無債一身輕”還是人們心中最向往的境界。因此,現實社會中真正願意接受銀行消費信貸的群體狹小。

第二,社會保障體係不完善。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不斷對涉及居民的收入和支出的製度進行了多次深層次的改革,但是製度的變遷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在一些程度上增加了消費者對未來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導致人們以消費信貸方式來改變生活質量的願望受到了製約。

(二)商業銀行存在的問題

第一,商業銀行的發展觀念存在問題,消費信貸服務水平不高。迄今為止,很多銀行仍然將重心放在幾近飽和、競爭激烈的公司企業貸款業務上,而且在發放消費貸款的過程中,對消費者層層設防,往往導致消費者因過於複雜而放棄借款,形成一種雙虧的局麵。

第二,商業銀行的交易成本高、收益低,導致積極性不高。由於零售性的特點,消費信貸隻有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獲得規模效益,但是現在由於多重因素的限製,我國的消費信貸規模仍然相當有限,導致銀行收益較低,銀行的積極性不是很高。

第三,消費信貸產品種類少,不能涵蓋整個消費信貸市場需求。我國商業銀行的貸款品種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品種太少,消費者可選擇的餘地也很小,不能滿足隨著經濟發展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三)政府部門存在的問題

第一,專門法律法規不健全。目前,我國在消費信貸方麵沒有專門的用於保護消費者、經銷商和金融機構三方的法律法規,導致消費信貸業務的開展出現許多問題與不穩定,無法可依是製約我國消費信貸發展的重要原因。

第二,缺乏個人信用製度的製約。由於我國消費信貸才剛剛起步,還未建立網絡征信機製,加上個人收入的不透明和個人征稅機製的不完善,銀行難以對貸款人收入的完整性、穩定性和還款意願等資信狀況給以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