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普惠金融與小額信貸的比較研究(1 / 2)

普惠金融與小額信貸的比較研究

財會金融

作者:趙冬梅

【摘要】小額信貸的受眾群體主要是貧困人群和低收入群體,普惠金融的受眾群體則是社會上的任何群體和階層。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兩者出現了相應的變化,都在發展的路上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普惠金融側重理論,小額信貸側重實踐,兩者存在一定的聯係。

【關鍵詞】普惠金融;小額信貸;對比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多,尤其是貧困群體和低收入人群,他們都在生活中的資金需求都要通過信貸的方式來滿足。當今社會,主要的貧困群體都集中在農民之中,因此小額貸款的受眾也就傾向於農民階層。

一、課題相關解析

農村金融在我國的金融係統中一直是最薄弱的一環,其根本原因就是成本和風險較高,而受益則相對很低。據調查,2006年全國範圍內有貸款需求的農民超過60%,但這個群體中的40%的人無法從正規機構獲得貸款;而在從正規機構獲得貸款的人中有30%表示獲得的資金少於他們的實際需求。事實證明,農民和低收入群體在貸款等金融服務上無法享受公平的待遇,普惠金融係統的建立就有其必要性。

2005年,普惠金融的概念在世界銀行舉辦的一次小額信貸相關的宣傳年會上被提出,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普惠金融和小額信貸具有緊密的聯係。經過發展,普惠金融對低收入群體尤其是農民階層籌資的困難起到了很好的緩解作用。可以讓貧困階層利用投資機會改善貧困現狀,進而推動經濟發展進程。

由於更方麵的實踐取得了成功,我國的一些相關研究人員開始認識到建立普惠金融體係的重要性,並在2006年對這個概念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推廣,一些研究文獻開始出現。相關的研究學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論,並且產生很多不同的見解。比如何廣文在2010年提出,普惠金融是一個從小額信貸本身延伸出的一個概念,當前隻有讓小額信貸行業取得良好發展才可以確保普惠金融體係很好地設立。應該建立相關的機製確保小額信貸成為相關機構的自發行為。

雖然相關的研究已經展開,但是相關研究文獻太少,無法滿足其發展的理論需求。而且相關文獻對小額信貸和普惠金融造成了混淆,出現無法明確區分的現象,這將對惠普金融事業的發展形成阻礙作用。為此,本文在相關學者的研究基礎之上,對兩者的產生的源頭進行理論上的探索,對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進行羅列對比,對二者之間的關係進行清晰的梳理。

二、小額信貸的發展和普惠金融的產生

小額信貸具有金額小,無擔保等特點,它是信貸和扶貧的創新結合,是脫胎於傳統的銀行貸款的一項新舉措。其發源地為欠發達地區,在亞洲和非洲等地較早出現。其最初的形式已經較為完善。其發放的金額較小,收回期限較短,擁有擔保團體,可以分期還款,繼而連續貸款,通過這一係列的運作,窮人得到了迫切需要的資金。但是當時幾乎所有的小額信貸團體的資金來源都是政府或相關的投資者,在資金來源逐漸減少的情況下,貸款的需求卻在相應的增加,這給當時還沒有存款業務的小額信貸事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隻好通過相關的儲蓄來維持運作資金。隨著其自身不斷發展,相關的群眾也產生了很多新的需求。因此,小額信貸發生了轉變,開始向微型金融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