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素價格扭曲對我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非一致性的影響(1 / 2)

要素價格扭曲對我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非一致性的影響

經濟研究

作者:向豔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GDP就一直保持著比較快速的增長勢頭,從1978年以來,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的平均水平為9.4%,但是快速的經濟增長勢頭並沒有緩解我國的就業方麵的壓力,這種現象是與各國的經濟實踐經驗和各國經濟學家得出的理論抽象經驗相違背的。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來,就業問題卻呈現日益嚴重的趨勢,這顯然與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相違背,如何解釋這一現象關係到治理失業與擴大就業的政策選擇?本文就是從生產要素價格扭曲的視角出發對兩者不一致的現象進行分析。

【關鍵詞】要素價格扭曲;經濟增長;就業增長;非一致性

奧肯定律表明,經濟的增長會帶來相應的就業的增長。因此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之前應該呈現的是正相關的關係,而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顯然是與奧肯定律相違背的。為了解釋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本文從轉型期要素價格扭曲的角度出發,分析了我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非一致性現象所產生的原因。

一、我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非一致性的現象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45.2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397983.0億元。中國經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年平均增長速度接近兩位數,按理來說,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不僅會帶來財富的增加,還會顯著的擴大就業。但是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出現了快速增長,而就業的增長的速度卻明顯下降,2010年我國就業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現象,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的帶動作用越來越弱,甚至出現了無就業增長。為了解釋這一現象,本文從要素價格扭曲的角度出發分析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不一致的原因。

二、國內要素價格扭曲的形成原因

馬克思的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認為生產資料從價值上表現為資本價值構成即C:V,由技術構成決定並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稱為資本有機構成。從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方麵來講,馬克思認為資本家為了追逐利潤的最大化,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導致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在這一過程中追加資本會使可變資本相對減少,即相同不變資本的條件下減少對可變資本的需求,這就造成了C:V提高,進而造成勞動力需求相對減少,由此產生過剩人口。

而從我國的現實經濟出發,不變資本就反映在物質資本的投入,可變資本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反映為勞動力的投入。在經濟轉型期,我國政府會選擇優先發展資金密集型的重工業來實現快速的經濟增長,那麼為了迅速得到資金,不得不人為的扭曲要素價格,隨著資本的大量投入,在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的前提下,會帶來一定的就業增長,但是資本增長的速度遠遠快於勞動增長的速度,就會造成對勞動力需求的相對減少,這也導致了資本和勞動比的失衡(馬克思意義上C:V),從而造成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的二元悖論現象。

三、轉型期要素價格扭曲對我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非一致性的影響